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国际关系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9月—10月,政治红宝书,通看一遍,尽量理解,尽量记住,这个阶段不需要强背,但基本的框架要记住。需要强化的地方就翻开书背一背。这时候各种模拟卷已经出来了,《肖八》买来练了练选择题,后面的大题我基本上没怎么看,培训班押的大题和肖秀荣的差不多。押题资料我大概背了4遍吧,感觉比教材好背一些,有些需要强化的地方就回去看书。这个时候做选择题我一般错14、15分左右,运气可能会到8分,选择题的每道题,每个选项我会要求自己弄懂选与不选的原因,模糊的知识点用本一条一条记录下来,多翻书去看书上原文原段。到了12月份,各大出版商的政治最后押题卷都出来了,我是在背好了最终押题版之后才做了卢欣五套卷,肖秀荣四套卷的选择题,大题一般就理了理思路,没仔细答。只完整做过2套题的样子。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考试颇具挑战性,我觉得难点在于繁重的计算任务(提升计算效率与准确性是关键)和一些非主流的题型(涉及了一些平时不太重视的领域)。建议大家依据近年试题模式,定制个人化的复习策略。提升数学水平,我的经验是:大量练习、勤于计算、善于总结。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覆盖的知识范围比张宇的18+9+9系列稍窄,但都聚焦于考研核心,如果你不想投入过多时间或感到时间紧迫,复习全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张宇的系列则更深入细致,提供了多种解题技巧,知识点全面,只是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可能并非所有方法都能实际应用。我个人采取了折中方案,阅读了复习全书,并辅以张宇的1000题,同时也大致浏览了张宇的18+9+9。然而,最重要的始终是历年真题,务必动手去做。至于何时启动真题模拟(需按正式考试的3小时时间安排),以及后续的宇8、宇4、宇1,应根据自身进度灵活调整时间分配。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这次的英语成绩感到相当满意,因为持续学习是关键,要维持语言的感觉。我主要专注于提升英语写作能力,这是一个高效的投资领域。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些考研英语作文资源,并考虑报名参加课程,听取专业老师的建议,了解如何准备大、小作文,以及如何在15分钟内默写出一篇文章。对于小作文,我使用了《热点话题30篇》,通过记忆和应用其中的模版来提升。大作文部分,我选择了考研英语作文绿皮书,它包含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虽然有些难度,但句型精彩。如果英语基础较弱的同学,可能不太适合。在11月至12月的最后备考阶段,我再次刷了英语(一)、(二)的真实试题,除了作文外,我都做了阅读、新题型、翻译和完形填空,注意控制时间并分析错误,同时整理笔记,每两天完成一套题。我还背诵并默写了课堂上老师提供的材料,根据主题整理出适合自己风格的模板。此外,我还参考了唐静老师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进行翻译练习,并通过扇贝app坚持每日打卡学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规划与管理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环境科学基础、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影响评估、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对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有深入的理解至关重要,因这是分析环境问题的基石。需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运作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这些系统。掌握环境政策法规也是必要的,因法律和政策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工具。
在学习过程中,我特别强调理解和应用。对环境影响评估,不仅要知道其流程和方法,更要能够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去。例如,模拟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并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这样既锻炼了分析能力,也增强了实践操作技能。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要理解其不仅仅是环境保护,还包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思考如何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这需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会推荐阅读一些前沿的研究论文,以了解最新的理论动态和实践经验。
案例研究是学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有效方式。凭分析国内外的成功或失败案例,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也能从中汲取教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曾深入研究过“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等重要事件,这些案例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环境问题在全球政治中的复杂性。
团队合作和讨论也是非常有益的学习形式。与同学们一起探讨环境问题,能激发新的观点,也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提高自有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