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化学化工学院材料与化工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厦门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复习资源建议采用肖老师的全系列书籍搭配《风中劲草》。复习节奏宜先缓后急,特别是进入12月,需投入大量时间于政治学习。由于我较早就开始了复习,所以我只分享一下个人策略。对于追求高分的同学,推荐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读一节《精讲精练》,配合完成对应的1000题。这个阶段务必深入细致,确保理解透彻。我选择跟从老师的学习进度,快速浏览《精讲精练》,而1000题的答案则应写在单独的纸上,错误无妨,关键在于彻底剖析错误原因。然后重温《精讲精练》,关注标记的部分,并再次做1000题,强化对错题的理解。
第二阶段,着手《风中劲草》的框架构建,边阅读边列出大纲,此书非常适合背诵。同时,使用《讲真题》来练习历年真题。
第三阶段:最后冲刺阶段,当肖八和肖四出版时购买并完成,所有题目,包括选择题和大题,都要求能背诵。
我在背诵环节做得不够理想,但以上是我整个复习过程的大致步骤。
考研数学方面:
我参考的教材包括完整书籍(二战期间主要依赖个人笔记,未深入阅读原书),张宇的全部36讲,660题集,以及张宇的1000题。模拟试卷方面,我集中精力在张宇的8套卷和4套卷,李永乐系列的全套模拟,以及全真模拟400题,这些系列的质量尤为出色。其他品牌的模拟卷则参差不齐,难以一概而论。对于真题,我不再赘述,侧重精挑细选并深度解析,我采用的是张宇的真题大全解,虽然发现少许错误,但总体品质可靠。在两年的备考生涯中,我广泛涉猎了各种教辅材料,从流行的36讲,两本李姓作者的复习全书,到汤的高数讲义,再到专门讲解解题策略的书籍,如选择题技巧指南和其他各类解题技巧手册,无一不是我的学习伙伴。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资料包括《红宝书》词汇、张剑的150篇阅读理解、历年英语一真题、以及英语二的真题集,还有王江涛的高分写作指南。我从三月份启动复习计划,就开始每日坚持背单词,直至考试,尽管说“背”,其实更像是反复看或者读,因为我并不喜欢那种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其他科目的学习方法也是如此。四月份我开始尝试张剑的阅读理解,但仅完成了大约一半,错误率颇高,通常一篇错三个。即便对照答案解析并翻译成中文,我仍然会出错,有些题目我甚至持有不同见解,怀疑可能是模拟题的问题,于是逐渐失去了继续做的兴趣。六月份,我转而投入英语一真题的练习,购买的是涵盖三十年的题库,起初的八十年代题目相对容易,随后进入九十年代的试题,难度适中。对于2000年以后的真题,我建议后来者可以从这个阶段开始认真做,每天我会投入两到三个小时在英语上,大部分时间用于词汇记忆,剩下不到一个小时用来做题。我没有强迫自己过多刷题,也没有深入剖析句子语法,只是整体翻译一遍,核对答案,找出错误点,因此在这方面没有太多可供分享的经验。十月至十一月,我重做了英语一近十年的真题,十二月开始着手准备作文,我的建议是不要依赖模板,而是直接背诵整篇文章。最终,在今年的考试中,我客观题只错了两个,完形填空失一分,翻译部分关键内容无误,作文自我感觉良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理论基础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化学平衡等,需深入理解其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中。例如,掌握熵增原理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判断反应自发性的方法,这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关键。
量子化学部分,要理解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波函数、薛定谔方程等,熟悉原子分子结构模型,如泡利不相容原理、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等。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凭大量练习来深化理解。
再者,化学动力学部分,熟练掌握速率常数的计算,了解各种反应机理,如简单级数反应、复杂反应和链反应。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是理解反应速率的重要工具,需着重理解。
对液态理论和表面化学,理解溶液的依数性,如沸点升高、冰点降低、渗透压等,以及固体表面的吸附和脱附现象,这些都可能出现在试题中。
实验部分不容忽视。物理化学实验不仅要求掌握基本操作,更要学会分析数据,理解实验结果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实验报告的撰写也是考察的一部分,逻辑清晰、数据分析准确是得分的关键。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这不仅能帮助你检测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你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难度。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知识网络,对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遇到难题时,不妨与同学讨论,或者向老师教,这样既能深化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