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语北语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八月末启动复习计划,起初的一两周主要通过听课程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借助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九月初返校后,我开始研读肖老的《精讲精练》并同步做《1000题》,每天投入约两小时。每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我就紧接着做相应章节的习题。做《1000题》时,我会把答案写在单独的纸上,避免直接写在书上,之后核对答案,并用铅笔在书中标记出错误或不确定的部分,确保理解每个正确答案背后的逻辑,即使是靠直觉猜对的题目也需仔细分析。大约在十一月底,我重新回顾了毛中特和马原的重要内容,同时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和做题。
接着,我购买了《风中劲草》以巩固知识点,这本书的提炼更为精简,非常适合强化初次复习的印象。随后,我进行了第二遍《1000题》,重点关注第一次做错的部分,特别是马原、毛中特和史纲,思修也不能忽视。每天分配一个小时复习《风中劲草》,四十分钟做题,剩下的二十分钟用于核对答案并记忆新知识,这样的流程持续了一周左右。紧接着,我开始做肖八,八套试卷的选择题必须全力以赴,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研究一下大题的答题思路。此外,蒋中挺的《五套卷》也在同一时段内完成。
到了十二月十日左右,我开始背诵徐涛的《小黄书》,里面包含大量知识点。随后便是至关重要的肖四,这时需要为政治分配更多时间,我平均每天投入三小时。肖八和肖四的选择题必须反复操练,不止一遍,至少两遍,因为这些都是精华所在。至于肖四的大题,务必全部背诵,四套卷共二十题,两天攻破一套,总共八天,然后再完整地复习一遍,直至考试前一天的夜晚。在此期间,《小黄书》和肖四的资料相互补充,互相借鉴。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背诵到6月就要加阅读理解了,阅读理解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开始先不要把答案写在卷子上,刚开始不要求速度,一天做一篇就够了,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一天一篇不只是要求你做完,你需要把每一句话在纸上翻译,先抄一句再自己翻译一遍,再查出不会的单词,最后再看标准翻译和你有什么不同。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你坚持半个月,做到15篇翻译以后,你会明显地看到提高,不管是阅读速度还是翻译能力还是单词量你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有些阅读老师说阅读不是翻译不需要看懂,这我觉得真的是废话,你不看懂怎么做?光靠技巧是考不了高分的,对自己有点要求的同学就踏踏实实的做好基础复习,在后期的时候你会觉得你轻松很多。在做阅读的同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能力去选择你是要注重语法还是翻译,把这两个加入你的复习计划中。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语言学概论”,这是一门涵盖了语言本质、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广泛领域的课程。理解并掌握其精髓需对语言有深入全面的认识。我建议首先要把握基本概念,比如什么是语言,语言的本质是什么,再逐个攻破各个分支学科。例如,你凭阅读经典的语言学教材,如Chomsky的“Syntactic Structures”,来理解句法结构;凭练习发音和听觉训练,来深化对语音和音系的理解。定期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有的思考工具。
“中国语言基础”则更偏重于对中国汉语的历史、演变、方言、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了解。这部分的学习需大量的记忆和理解,但并非死记硬背。我推荐使用比较学习法,比如对比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或者研究不同方言的特点,这样加深印象。多读经典文献,如《说文解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参与一些语言田野调查,亲身体验语言的实际运用,也能提升学术素养。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定期自我测试非常有效。我会定期模拟考试,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查漏补缺。讨论和交流也是提高的重要方式,找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探讨难题,或者参加一些线上线下的学习小组。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考研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持续的学习热情和坚韧的精神状态会是你最好的武器。面对困难,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面对挫折,要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