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林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政治真正能拉得起分的是客观题,主观题大家都差不多。所以我从十月份复习政治开始就在看大纲。也做1000题,看一章做一章的题目。我一共看了五遍大纲,每一遍都尽可能看的仔细一点。十一月份中旬我也尝试过背诵《风中劲草》,不幸的是,我觉得风中劲草里面虽然都是凝练的知识点,但是我不太习惯这本书的排版,我不太能建立起框架,所以我就放弃了,就回归到大纲。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数学是个持久的过程,对于初次备考研究生的人来说,一年的复习时间较为理想。建议在7月以前先通读课本和复习资料,然后8月至9月进行深入复习,这期间结合复习资料和李永乐的660题进行练习,用以发现知识盲点并及时整理错题,以便自我反思。这些错题和反思将在未来的考研路上大有裨益。平日里,你可以经常重做这些错题,尝试纠正原先错误的解题思路。虽然660题的难度较高,犯错多也无需焦虑,其目的正是为了找出不足之处。10月起,历年真题纷纷问世,选择一本进行演练。你会发现,05年以前的题目因讲解过多而失去新鲜感,因此,专注于近十年的真题(保留部分用于12月最后冲刺)就足够了。同时,错题整理和反思仍是每日必修课。接下来的11月和12月,可挑选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如张宇的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它们的难度较高,可能让你感到挑战重重,但请保持毅力。最后一个月,重点应是反复做套卷、整理错题、深思熟虑,以及不断填补知识漏洞。在此期间,依据个人复习进度,合理安排时间,系统性地回顾整理过的错题,这项工作直至考研前夕都应持续进行。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面临的重大挑战,自决定考研以来,我对它的复习始终如一,未曾间歇。我觉得英语的核心在于词汇、阅读和写作。积累词汇是个持久的过程,每日早晚必不可少,我使用了一本小巧的《十天攻克考研词汇》,大小与四级词汇书相仿,它是依据记忆曲线设计的,我个人觉得还挺实用。对于复习材料,我只信赖真题,深入剖析,反复推敲,因为真题中蕴含着出题规律。总计下来,我用过了三套真题集,先是逐字逐句地翻译了一遍,接着又进行了快速阅读,这些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穿插在不同的时间段。英语阅读初期,我坚持每天一篇,全文翻译确实耗时颇多。有时错误连连,难免感到单调乏味,但记住,这只是练习,不必过于介怀,犯错是成长的一部分,关键是要了解自己为何出错。通常我会把英语复习的时间安排在上午,看完政治后就开始背单词,接着做阅读理解。
考研专业课方面:
食品科学基础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等。对食品化学,你需深入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需大量的记忆和理解,建议凭构建思维导图来帮助记忆。
食品微生物学主要关注的是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生长条件、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食品安全和质量。理解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其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实践性实验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所以尽可能寻找机会进行实验室操作。
再者,食品工艺学则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研究食品从原料到成品的转化过程,包括加工、储存、包装等。这部分内容需理解并掌握各种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也要关注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应用”。单纯的死记硬背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例如分析不同的食品加工过程是如何影响食品品质的,或者讨论不同微生物如何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和口感。定期做题和模拟测试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检验理解程度,并及时查漏补缺。
团队学习也很有帮助。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讨论难题,既能激发思考,也能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保持好的作息和心态也是必不可少的,健康的身心是高效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