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数学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要实现政治科目优异的成绩,首要任务是攻克选择题,特别是多选题。我个人的学习策略是,借助马哲的概念框架图来理解,而对于毛中特,则采取针对性的记忆法,全程跟随肖秀荣的指导,特别是他对毛中特的解析非常到位,比那些没有重点的2000题更为有效,这里就不再赘述。至于大多数人,主观题的表现到最后差异不会太大。关键在于提升书写质量,确保字迹清晰,试卷干净,思路明确,并且巧妙运用符号(如abcd等)增强表达。如果碰到未曾准备过的问答题,不必惊慌,从题目提供的资料中提炼相关论述,通过内容的丰富性来取胜。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学习,词汇无疑是根基,每日积累单词是贯穿至考研前夕的必修课。起初面对浩瀚的考研词汇,我觉得繁杂无章,即便努力记忆,也往往很快遗忘。参加了一次考研英语研讨会后,我采纳了根据记忆规律来背单词的方法。每日处理100个词汇,标记重复学习的日期,遵循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第十五天和第三十天的复习周期。初期阶段,我主要以浏览为主,随着熟练度提升,我会用卡片遮住汉语释义,尝试自我回想单词含义,若一时未能想起,则立即查看译文,以此巩固记忆。这种方法起初成效微弱,但随着深入,效果日益凸显。唯一的问题是,有些时候重复学习的日期会巧合地落在同一天,导致需要复习的词汇数量激增,虽然困扰过我,但我仍然持之以恒。
除词汇外,真题至关重要,而在真题中,阅读理解堪称王道,这绝非空谈。初次备考时,整整一个暑假,我把所有精力倾注于翻译历年真题的阅读篇章,从1997年至2008年,每天下午精译两篇并仔细记录。这个过程锻炼了我的阅读和翻译技能。第二次备考,由于对真题已相当熟悉,我转向研读张剑的英语阅读提升版,标注生词和短语,剖析复杂长句,反复琢磨,随着时间推移,我的词汇量和句子理解力均有所增进。彻底掌握真题中的每个单词、短语和复杂句后,我专注于解析阅读题目的设计,为每个问题归类,并在文中找出关联的句子,梳理出考查点。同时,我也深入分析错误选项,辨别其是否源于信息混淆、文本误解或其他常见的命题陷阱。一旦深入理解,就能一眼识破错误选项,因为考研英语的误导手法具有很高的重复性,这是我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察觉的。
至于新题型,我主要采用张剑的教材,使用铅笔作答,提前两个月开始练习,完成后擦除重做。至于作文,我从考前两个月开始训练,每天下午撰写一篇,逐步形成个人的写作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教育的本质是基础。教育学专业基础涵盖了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这些都是构成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你需深入理解教育的目标、过程、影响以及它在社会中的角色。在这个阶段,阅读经典教育学著作,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或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会非常有帮助。
关注课程设计与教学法。作为未来可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你,理解和掌握有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至关重要。研究不同教学模式,比如直接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对课程标准、评估策略的理解也不能忽视。
再者,实践应用同样重要。理论知识需凭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来深化理解。找些真实的课堂案例进行分析,看看理论如何在实践中体现,也尝试设计自有的教学计划,以此检验理论知识是否扎实。
教育心理学是考试的重点。你需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包括动机、认知、情绪等方面,以及如何按这些理论指导教学。例如,了解并能运用ZPD(最近发展区)理论或者VAK(视觉、听觉、动觉)学习风格理论,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政策与法规也是考察的一部分。熟悉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比如《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理解它们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这对未来的教师生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