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材料科学系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复旦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如果有充裕的时间,比如从春季的3、4月份就开始全力备考,可以提前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尽管每年的政治大纲会有变动,但这部分内容相对稳定,同时也是政治学习中的关键难点。预先理解和掌握能节省后续的学习时间。你可以随意找一本上一年的老肖精讲精练或大纲浏览,无需通读教材,因为教材内容过于宽泛,容易偏离复习主线,消耗过多时间。
我个人的正式复习是从大纲发布时启动,我会提前规划学习计划,并以大纲作为主要参考资料。大纲中的知识点阐述详尽,有助于深入理解,但字体较小,内容较厚,可能导致阅读疲倦。建议大声朗读以提高专注力,至少读两到三遍,并结合老肖的1000题练习一至两遍,强化记忆。在第二轮完成后,可以开始接触风中劲草,同样重复阅读二到三次。后期大纲可以作为辅助参考书,偶尔查阅。在此期间,除了做题和解决疑难知识点外,阅读速度要快。对于马原部分,只需了解其内容,不必深究,也无需背诵,重在增强印象。
时事政策的资料一旦发布,务必仔细阅读。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我国对政治教育愈发重视,时事部分的分值逐年增长,预计今年的选择题分值将达到十几分。
最后阶段的冲刺,应尽可能多地做模拟题的选择题,大题则关注解题思路。等到肖四出版后,全力以赴地背诵,大题要做到一字不漏。蒋中挺的五套卷可以选择购买,用于选择题练习,大题浏览一下即可,因为他的答案在政治表述上可能不够严谨。
考研数学方面:
推荐在9月之前完整地过两遍教材,但这并不仅仅是机械地海量做题。每完成一个单元的习题后,最好能系统地梳理关键考点,如果条件允许,建立个人的纠错本也是个好方法。我在备考数学时就使用了纠错本,通过分析错误原因和题目考察的知识点,以确保日后遇到类似问题不再重蹈覆辙。做题的质量至关重要!我个人在复习线性代数时,跳过了教材,直接采用李永乐老师的线代专项书籍,它对知识点的解释十分详尽。后期我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几套真题上,只做了少量模拟题,结果今年考试难度大幅提升,我的数学成绩最终只有118分,创下了历史最低。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在巩固基础题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那些难题!660题、张宇的18讲以及模拟试卷都需要我们严肃对待,全力以赴!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自己英语基础还不错,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就把四六级都过了(作为学渣这是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的,但是绝不是值得骄傲的,因为是在吃老底)。但做考研英语时,还是被虐得很惨,有的时候一篇阅读能错4个,真的是很受打击。痛定思痛后,发现最基础的单词还没搞定。于是每天拿着红宝书在那儿背。背了一个月,做题还是不见长进,单词还是有一大片不认识,最后就把红宝书扔了。自己开始每天精读阅读,把真题中不认识的单词,全部整理出来。完型、新题型和翻译也按照这个方法把单词整理出来了。虽然方法很笨,耗时耗力,但是效果很好。就这样把单词关过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的课程,包括了晶体结构、相图、力学性能、热处理等核心内容。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晶体结构部分,你需了解不同类型的晶格,如立方晶系、六方晶系等,以及它们的对称性特征。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计算也是常考的知识点。
深入理解和应用相图是考试的重点。你需能够分析不同成分合金的平衡转变过程,理解单相、双相、三相区的形成条件,并能按相图预测材料的性质。这部分需大量的实践练习,理解和记忆各种典型相图。
再者,力学性能的学习,包括弹性、塑性、韧性、硬度等概念,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的理解,这些都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也是材料选的重要依据。对热处理部分,理解退火、淬火、回火等工艺的作用和原理,以及它们如何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将每个主题都梳理出一个逻辑线索,这样避免复习时的混乱。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凭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尝试自己绘制或解析相图,模拟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做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不仅要多做题,还要善于反思错题,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
定期回顾和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你每周设定一天为复习日,将一周所学的内容重新梳理一遍,确保知识点的巩固。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自己,你一定能在《材料科学基础》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