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公共政策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厦门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实际上,我开始复习政治相对较晚,大约在9月18日大纲发布后才启动。我开始阅读精讲精练,并同步完成1000题。1000题质量不错,只是题目的时效性略显不足。由于专业课程占据了大量时间,所以我只能每天挤出一点时间来复习政治。直到10月中旬,我仍然没能完成精讲精练的全部内容。眼看时间紧迫,我迅速地浏览了剩余的部分。接下来,我转向了模拟试题的选择题,包括肖秀荣老师的8套和4套试卷,以及过去的五年真题(真题极其有价值)。做完这些题后,我又重新审视了一遍1000题中的错误,以及模拟题的错题。做题过程中,遇到不熟悉或答错的地方,我会在书上标注。此时,我可以再次翻阅精讲精练,构建起知识体系。这样的过程让我的选择题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复习。接着,我深入剖析了过去五年真题的分析题,并对比了模拟题的分析题,其中的答题模式逐渐清晰。很容易看出哪些章节的哪些知识点是分析题的重点。最后,我集中精力背诵了肖秀荣的核心冲刺考点,并专攻4套卷的分析题。考试前夕,我还收集了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我已经把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看的很熟了,差不多从头到尾过了两三遍,后来基本上看一眼这本书里的每一题,能把思路立马想起来。然后开始做张宇的1000题。数学一定要多做题,总之越多越好。我觉得张宇的1000题比660好,所以主要做的1000题。这段时间,我也把1000题上每个题目认认真真做了一遍,然后整理错题,再把错题认认真真重新做了一遍。1000题上有的题目还是有点难度的。想说一点,从这几年的趋势看,数学的难度在加大,所以适当的练习点难题还是有必要的,上了考场遇到难题至少不会慌。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参考资料,你可以选择《恋练有词》作为词汇学习,配合黄皮的真题集以及王江涛的高分英语写作。英语复习的核心在于词汇和实战演练。我从七月份启动考研准备就开始背单词,每天早晨用半小时,起初全面掌握,接着剔除已熟悉的词汇,重点标记常用词汇。接下来的轮次专注于高频词汇和其他陌生词,直至只专注高频词。关键在于重复记忆,不必强记每个词的所有含义,理解两到三种主要词性的意思就足够了。
真题部分,我总共做了三遍。初次尝试错误颇多,一是词汇生疏,二是缺乏解题策略,也许七八月时心态尚未完全投入。但初期失误无妨,重要的是仔细研究答案解析,反思因哪些词汇或句子理解不当导致出错,并记录这些单词,学会如何剖析长难句。第一遍解析务必仔细,这样能学到不少解题技巧。随着词汇量的增长,第二遍、第三遍做起题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至于作文,王江涛的高分英语写作是不错的选择。结合模板,表达个人见解,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你的作文基本上就不会拖后腿。翻译需要长期积累,短期内猛攻效果不佳,除非英语基础特别薄弱,否则不推荐专门寻找资料训练。使用真题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练习便足够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理解经济系统的大局观,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相互影响。《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是我主要参考的教材,它对宏观经济理论有清晰易懂的阐述。我建议你首先要掌握AD-AS模型,IS-LM模型以及菲利普斯曲线,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一定要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比如 Mundell-Fleming 模型和PPP(购买力平价)理论。
微观经济学则更偏重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萨缪尔森的《微观经济学》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其中的供求理论、消费者选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竞争模式(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都是必考知识点。特别要注意的是博弈论的部分,它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可能会出现在论述题或者案例分析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对复杂的经济模型,先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再凭画图辅助记忆。大量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厦大的试题通常会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考察,所以要多看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题,锻炼自有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定期复习也非常重要,避免“学了忘,忘了学”的恶性循环。
至于阅读,我推荐关注一些经济学的期刊和公众号,例如《美国经济评论》、《经济学季刊》等,这不仅扩大知识面,也能你了解最新的经济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