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通信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信息与电子学院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前期可以报一个辅导班,主要是马原和史纲,这两部分一个最难理解一个最难记忆,适当做点选择题,等到九月份政治考研大纲出来,再多加时间复习政治,把选择题知识点理解透彻,适当看看真题选择题就行,看看哪些选项容易设置陷阱;政治分析题和当代时事结合紧密,平时可以关注时事新闻,每天花十分钟看看今日头条啊一类的新闻就可以,考前一个月再背一些押题分析题就可以了,把分析题知识点背熟,就算考不到原题,也能把答题纸写满。
考研数学方面:
这一门我是分三轮复习的,第一轮是课本,当时边看课本边做课本习题,我第一轮是从五月份劳动节上来开始正式准备考研的,到七月份中旬课本加上习题一轮结束了。在暑期开始准备复习全书,因为第一遍看课本看得仔细,又有老师的讲解,看起全书不是很吃力,记得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就没有错几个。全书我是一章一章扎扎实实准备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自己算,会做不行还要能做对,当时进度不快,计划是45天在九月份之前一遍过完,后来推迟了一周。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是真的出的很好,要想数学考出一个好成绩,全书至少得看两遍。九月份全书一遍完了之后,开始第二遍,一直到十月份中旬,这期间顺带做完了660题,660题出的题目注重概念,易错,难度不小,做完了并消化了它有利于后期冲刺。从十月份中旬之后20天,每两天一套真题,在十一月份上旬就把真题基本做完了,此后划了一周时间总结消化错题。从十一月份下旬开始回归全书做真题,建立框架了,之后就是最后模拟两套真题考试了。上面说的时间轴我建议大家理一理,参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第一轮第二轮每天大概一上午数学,后期三个小时,到了十一月份下旬,差不多就只有两个小时一点,主要是被政治占用了不少时间。总结一下,课本一遍,全书三遍,真题两遍,模拟题一遍,每一遍之后都要拿出时间来消化分析弱点。
考研英语方面:
准备考研阅读时,首要任务依然是先前提过的词汇积累,紧接着最关键的就是历年真题。我在复习过程中设定了规划,由于起初对真题不甚了解,我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来通读一遍,这期间包括查找并整理陌生词汇,以及解析和记忆复杂的句子。从第二次开始,除了阅读和解答题目,我还深入剖析了文章结构,并尝试背诵其中的疑难语句。接下来的多次重复研习让我不断有新的领悟,可能是理解了一个词汇的独特用法,或者是洞悉了命题人在设置某个问题或段落背后的想法。关于真题解析书籍,市场上的选择繁多,我曾陆续参考了张剑的黄皮书和《考研真相》。关键在于,对真题的钻研不能盲目,每一次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收获。通常我会把下午两点到四点这段时间用于深度研习真题,而晚餐后的一小时则用来完成两篇模拟题。无论其余时间如何调整,这两个时间段我是固定的。不过,具体时间安排应依据个人的学习习惯。我只是想突出强调真题在复习中的核心地位。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处理导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傅立叶变换、滤波器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等多个重要领域。理解信号的本质和特性是基础,掌握各种变换工具如傅立叶、拉普拉斯、Z变换等是关键,如何应用这些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则是提升分数的关键所在。
对傅立叶变换,你需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和数学性质,不仅要能熟练计算,更要懂得如何运用它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如何凭傅立叶变换从时域到频域进行转换,解析信号的频率成分,这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滤波器设计部分,理解滤波器类型(如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及其特性是基础,设计方法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等则需深入掌握。这部分通常会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考察,如图像处理或通信系统中的噪声过滤。
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离散时间信号的采样定理、DFT(离散傅立叶变换)及FFT快速算法等内容至关重要。FFT的应用尤其广泛,无论是信号的分析还是系统的模拟,都需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凭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理论知识,并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编程实现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MATLAB或者Python都,这不仅加深理解,也有助于应对可能的编程题。
理解和掌握实际应用场景也非常重要。通信工程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也能提高答题的深度和广度。
别忘了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这不仅能在论述题中展现视野,也可能成为选题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