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每天只需挤出一些闲暇,比如晚餐后,我便投身于政治学习,你也同样能抽出片刻,每日阅读半小时,大概能浏览一两章节。之后,可以尝试解答一下肖秀荣的一千题,大约二十多天,你便能大致过一遍三本书(思修部分除外)。我开始做题的时间有些迟,仅能在末尾阶段做了风中劲草的真题,但我不建议你做他的模拟题,题目量大且质量欠佳,专心做好一千题就足够了。我在十一月才开始接触习题,那时我觉得有点赶不及,因为我还没读完书。然而,真题务必得做,这是必要的。紧接着,我参加了冲刺课程,此后你的复习重心应该放在课堂内容上。我没有细读风中劲草的重点书籍,而是在最后关头熬夜匆匆翻阅,做完题后发现错误增多,于是决定不再继续。不过,他的强化班教材确实很有用,而且教师很可靠。随后,我开始一套接一套地做题,包括肖八、肖四、任四(这是任燕翔的)、常成的四套题,听说今年蒋中挺的题命中了不少,所以我推荐你也试试他的题。客观题要坚持做,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我的室友到最后选择题得分都有十多分,因此在实际考试中,政治成绩还算理想。请记住,模拟题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依赖。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数学,首先是教材,主要关注概念和实例,课本后面的习题可以略过,数量繁多且价值不大。从六月起,我会专注于复习全书,同时也购买了不少其他的数学参考资料。渐渐领悟到,数学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和质量,而非题海战术。复习全书需要仔细研读,线性代数部分则可结合李永乐的讲义来巩固。这些内容至少要重复两次,然后再扩展到更多的题目中。到了十月,我开始接触真题,选择了张宇的30年真题集,每天一套,持续一个月。不过建议你可以尝试每天解决两套,因为早期的试题相对容易些。十一月,我开始挑战模拟试卷,难度颇高,尤其是张宇的,遇到困难时别急,查阅答案并理解解题思路是关键,反思为何自己未能想到这样的解答方法。在做模拟卷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放弃考研的念头,但请记住要掌控自己的情绪,坚定信念,继续前行。十二月,我选择重做之前的错题,以保持解题的状态。
考研英语方面:
整个复习过程我都是分块复习的,先复习阅读,然后新题型,然后完型,最后是作文。但一直没有完整的做过套卷,虽然每一部分能把握好时间,但考试当天完整的做下来时间就不够了,完型没有时间做,题都没看,全部是瞎蒙的,大家一定吸取教训,不要无故失分。最后客观题扣了一分,还有18分来自翻译和写作。个人认为写作占了绝大一部分,完型和翻译倒不用刻意准备,历年阅读文章需要研究。我的方法是,每天一篇,首先计时做完题目。然后逐字逐句翻译,我并没有写下来(觉得太浪费时间),就不会的句子在书中结合解析做出标注,不懂的单词也不要落下。如此研读大概需要两个小时,最后才是题目,错项和正确项都要分析,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关于写作,遥想那些个清晨,朗朗书声在教学楼顶盈盈绕绕,三日不绝……其实我对写作已经比较重视了,奈何没有学好方法论,背过的文章就好比解放西的美女,只是当时觉得很美,到了考场一个都没有想起。至于练字,我也试过,也有模有样,只是考场时间紧张,原形毕露。如果要练,一定要提高速度,让它成为你的日常!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部分,这是理解高分子形成机理的关键。你需深入掌握单体聚合反应的基本类型,如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对聚合动力学的理解也很重要,包括链转移、链终止和链增长等过程。不要忽视了聚合物的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如序列结构、立体结构等。在这个过程中,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实验数据的分析相结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高分子合成的过程。
高分子物理部分,主要涉及的是聚合物的宏观性质。理解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结晶行为、熔融温度等基本概念及其测定方法,这对预测和解释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至关重要。高分子溶液理论,如Flory-Huggins理论,以及溶度参数、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也是需重点掌握的内容。这部分需大量的计算练习,以便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是关键。对复杂的反应机制或物理现象,首先要凭阅读教材、参考书或观看讲解视频来深入理解,凭做题来巩固记忆。实践操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机会进行实验室课程,会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这些理论。
建立一个好的复习计划,并坚持执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将知识点分块,每天专注于一两个主题,定期回顾,避免临时抱佛脚。找到一个好的学习小组或者导师,他们能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解题思路,对学习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