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光学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学工程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复旦大学光学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拥有扎实的政治基础,所以我相对较晚启动政治复习。我购置了肖秀荣的历年真题、形势与政策、肖八、肖四,还有风中劲草和徐之明的政治知识图鉴。如果你在高中阶段就对政治有所掌握,我不推荐过早开始复习。我自己是在九月浏览了一遍真题,然后到十月底才正式开始背诵。对于理科背景的学生来说,七月开始复习也是足够的,每天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此外,我觉得做政治模拟题是有用的,但不必过于依赖。模拟题的主要价值在于帮助巩固细节记忆,而找到答题的感觉还是要靠真题,特别是选择题部分。政治选择题往往紧密关联时事,回顾历年真题你会发现,重大政策有着连续性,很多选项实际上是对不同时间段相关政策的不同表述或其演变结果。
考研数学方面:
我将考研复习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课本的学习。从五月劳动节后开始,我一边研读课本一边做配套练习,直到七月中期完成了第一轮。接着,暑假期间我启动了复习全书,由于初次深入学习课本并辅以老师的指导,我看全书时并未感到太大的困难。我记得在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错误率极低。我对全书进行了细致的章节式学习,每个问题都亲自动手计算,不仅要理解,更要确保解答正确。原计划45天内完成第一遍全书,但最终延迟了一周。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全书的难度比真题稍高,但它设计得很好,想要在数学上取得优异成绩,至少要看两次。九月结束第一遍全书后,我在十月月中旬前开始了第二轮,并同时完成了660题。660题强调概念,易设陷阱,难度适中,完成并吸收这些题目有助于后期的冲刺。从十月下旬起,我每两天做一套真题,到十一月初已完成大部分,随后花一周时间整理并反思错误。从十一月下旬起,我重新回到全书,结合真题构建知识框架,然后就是最后的两套模拟试题演练。关于这个时间表,我建议你们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调整。起初,我每天大约用半天时间复习数学,后期减至三小时,十一月下半月则缩减至约两小时,主要因为政治复习占据了更多时间。总结来说,课本读一次,全书读三次,真题做两次,模拟题一次,每次完成后都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分析不足之处。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完整地完成所有真题练习(无需立即核对答案,你可以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记录,保留2至3套试题,在考试前两个月时用于自我检测。但避免在考前一周才做,因为错误太多可能挫伤自信,太少又可能让人过于自负)。接着,细致地翻译每一篇内容(涵盖阅读理解、新题型和翻译部分),逐句进行,将英文原文抄写后紧接着翻译成中文。遇到不熟悉的词汇,记在单独的词汇本上。尽管这种方法费时,但它确实有助于提升你的英语水平。同时,挑选出精彩的句子积累起来,作为写作时的参考资料。这一步骤大约需要42天。第二次做题时,同样在笔记本上写下答案,并与标准答案对比,分析错误原因及寻找答案的方法。接下来,每天复习你归纳的单词,并阅读六篇文章,持续不断地重复此过程。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光学的基础知识是必须牢固掌握的。这包括光的基本性质,如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要凭实验和实例来深化理解。例如,凭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理解光的波动性,或者凭菲涅尔公式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傅立叶光学也是光学的重要部分,需理解和掌握傅立叶变换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深入理解电磁场理论和量子光学也是关键。电磁场理论帮助从更深层次理解光的行为,量子光学则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这两者都是现代光学研究的基础。对这部分,建议阅读一些经典的教材,比如Jackson的经典电磁学和Mandel & Wolf的《光学》。
再者,光学工程涉及到的实际应用也需关注。例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光电探测器等,这些都是光学工程的重要领域。这部分的学习不仅需理解原理,还要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凭阅读相关论文或研究报告来拓宽视野。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是最有效的。理论学习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实践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模拟光学现象,这样既能锻炼动手能力,也能提升理解力。做题和复习也很重要,凭解答历年真题,你了解到考试的重点和出题方式,这对考试很有帮助。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非常有益。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复习,互相答疑解惑,共同进步。有机会,参与一些研究项目或者学术讨论会,能够你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扩大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