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国际组织创新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自从拿到大纲解析后,我就着手准备,一共研读了四次。首次阅读时,我对照前一年风中劲草的重点标记(用红色和黑色笔),第二次则与历年真题对比标注(用绿色笔)。这时书籍的重点已十分突出,并且我配以做题,《1000题》完成了第一轮。接着进入第三次阅读,同时做《1000题》的第二轮,将重复错误的题目在大纲解析中标注(用黄色笔)。最后,在考试前几天,我进行了最后一次快速复习。
我一直是对肖爷爷充满敬仰的学习者,除精讲精练外,他的其它系列书籍我都购买了。浏览了一两遍肖爷爷的《知识点提要》,我发现其中的图表相当有用,对于后期复习既省力又高效。我还特别钟爱《考点预测》,在十一月中旬入手后,我背诵了两遍。对于真题和时政,我同样选择了肖爷爷的教材来学习。尽管《8套卷》和《4套卷》可能不及真题难度,但它们的质量在同类资料中无疑是顶尖的,这是公认的。
十二月来临,压力倍增,我在政治上的投入也随之增加。除了完成所有能找到的模拟试题,还有一些便于记忆的书籍出版。《20天20题》颇受欢迎,我也不例外地购买了,每晚睡前回顾一些,用餐时间也会浏览,大致背诵了两遍。到了十二月下旬,《考前预测》终于面世,我认为它是真正的考前必备工具,我在短时间内快速浏览了两遍,涵盖了关键知识点和时政内容,补充了许多之前忽视的信息,几乎在考前两天全心投入到这本书的复习中。
考研数学方面:
从3月起,我开始了系统性的复习,先从教材入手,挑选性地完成课后习题。然而在通读一遍后,我意识到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于是结合课本与本科笔记,开始攻克1800题,这阶段耗时较长,大约占据了两个月。等到基础和强化部分都复习完毕,已经是10月中旬了,这时我大约完成了1800题的三分之一(我得承认我做得不够多,建议大家多加练习以提升准确率)。紧接着,我于10月中旬左右启动了真题训练,严格控制时间,规范评估,即时反思并弥补不足。我发现真题的难度相对较低,比平常训练的题目容易一些。然而,这也揭示了一个问题,就是有些我会的题目却做错了(希望大家能吸取我的教训,平时应多加练习,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许多同学倾向于反复刷真题,期待通过多做几遍获得显著提升。但我认为不应对此有过高期待。一方面,重复多次可能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历年真题涵盖的知识点有限,关键还是要全面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建议大家尽早接触最近两年的真题,熟悉其风格,这样会收获颇丰。到了12月,我已经大致做完了一遍真题,预留了两套作为最后冲刺用。后期我购买了一套模拟题,难度较大,不过这时候不必过于计较对错得分,保持良好的心态更为重要。差点忘记提,做笔记和及时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我整理出四本数学知识笔记,最终精简成三张核心知识点总结(这花了我一周的时间),几乎囊括了所有考试要点。
考研英语方面:
作文可能很多同学会迷信最后两个月背模板,模板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帮助的,但是,到那个时候各个科目复习那么紧,你真的能保证静下心来好好吸收写作的各种技巧吗?如果真的想做到在考场上,下笔如有神,还是要做好平时的积累,那样不仅是分数的提高,更是英语水平的提高。同时,平时积累过程中要注意相关主题的汇总,了解相关主题所用的词汇,特别要注意一些常用词的同义词积累。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运筹学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基础,它主要研究如何优化决策过程,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其核心概念至关重要。例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流理论等,这些都是运筹学的基本工具。对这些理论,你需深入理解它们的原理,并凭大量实例来巩固和应用。
熟练运用运筹学软件如Lindo、GAMS等进行模型构建和求解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工具能够帮助快速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也需注意,理解和分析求解结果同样重要,这需你具备好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再者,案例分析是运筹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你寻找一些经典的商业或工程案例,尝试用运筹学的方法去解决,这将极大地提升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运输问题、库存控制、项目调度等问题,都运用运筹学的理论进行建模。
持续的练习是提高运筹学成绩的关键。无论是教材上的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需反复做、反复思考。每次做题都要尽量独立完成,再对比答案,理解解题思路和步骤,这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团队讨论和交流也很有益。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也能从他人的角度获得新的视角和解题思路。可能的话,找一位导师或者参加学习小组,他们的指导和建议会非常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