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十月份开始的,前期看了些红宝书,我想说政治还是得每天看的,其中毛概是看了3遍。后期主要是做模拟题,押题卷,在做这些模拟题的选择题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前期看书看的真的不好,很多漏洞,选择题错误率极高。关于最后背诵用的资料主要是:肖秀荣的最后4套题和TWB的10题。但是考试时就发现背诵的那些东西都没怎么考到,但是这个对我来说就比较有利了,因为我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扯功比较强,嘿嘿。。。于是考试的时候写啊写,试卷上全写满了,真的是一点空白都没有,难以想象吧,最后老师收卷的时候我都在奋笔疾书。所以我想告诉大家政治考试的时候不要怕自己背的不够,说实话当时我周围的同学也是买了很多资料在背,我都没怎么背。但是你一定要比所知道的东西用你所认为的还比较专业的语言写上去,不要不敢写,政治多写写错是不扣分的。当然哪些话不能写,我想你应该明白的吧。
考研英语方面:
在英语复习方面,主要的任务是积累词汇、研习真题并构建个人的写作框架。我早在大三的寒假便启动了单词记忆,起初利用扇贝软件,坚持了超过100天,随后转为使用红宝书背诵,完成了十几个单元的学习。接着,我断断续续地继续背单词。暑假时,我开始着手处理英语真题,尤其是集中精力做阅读理解。初期错误率高达8至9个,逐渐减少到7、8个,然后是5、6个,但后来就停滞不前,陷入了瓶颈期。然而,通过持续努力,我发现自己的阅读错误降低到3、4个,甚至进一步减至1、2个,那时的自己真是进步显著。稳定在这个水准后,在备考后期,我会每天做一两篇阅读以维持感觉。
在阅读部分巩固后,距离考试还有两周,我参加了老师的作文冲刺课程。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我开始整理作文模板,规划首段、次段和尾段的写作。我最初准备了三类模板,分别对应无形社会现象的正反两面和有形社会议题。后来,考虑到三个模板过多,我简化为两个,分别对应正面和负面观点。考试时,题目恰好涉及行动,我顺利运用了预先准备的第一段,并稍作调整,大部分内容都派上了用场。
在此期间,我也逐步开始了其他题型的复习,首先是新题型,因为相对较易,然后才转向较为复杂的完形填空部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语言文学综合”,这门课程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文学理论等多个领域。古代文学部分,需对诗词曲赋有深入理解,不仅要知道作者和作品,更要理解其艺术特色和社会背景。现代文学则更注重流派和作家的研究,如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要深入剖析。当代文学要关注近几十年的发展脉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作品和现象。文学理论部分,则需理解并掌握各种批评理论,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并能运用到具体文本分析中。
我的学习策略是,先广泛阅读,构建起一个宏观的知识框架,再逐步填充细节。我会定期列出读书笔记,梳理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结合理论进行深度解读。对不熟悉或复杂的理论,我会凭查阅资料和讨论来深化理解。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主要涉及汉语的历史演变、词汇语法、修辞学等方面。这部分需扎实的语言功底,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形音义,熟悉古今汉语的差异,了解词义的演变和句法的变迁。修辞学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它涉及到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我采用的方法是,凭研读《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教材,系统学习基础知识。我会选一些古文经典和现代文章进行精读,分析其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我还经常做一些语言分析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只有真正喜欢,在繁重的复习中找到乐趣,在理解和记忆中找到自有的见解。不断思考和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好地掌握这两门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