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首场考试是政治,它对后续科目的心态产生直接影响。备考期间,我主要依赖肖秀荣的资料,包括“精讲精练”、“1000题”、“历年真题知识点图表解析”、“时政”以及“四套模拟卷”。我先阅读“精讲精练”,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四部分的顺序,我选择了先从近代史和思修入手,因为它们相对简单,能快速浏览,不像马原那么费神。接着是毛概,最后才挑战难度较大的马原,这部分我选择了听老师的讲解。首先全面阅读书籍并标注重要点,每完成一个章节的内容,就做相应的“1000题”来检验理解。第二轮复习时,我会结合“知识点图表解析”进行,将要点标注于书中或空白处,这样大大减少了需要回顾的篇幅。“精讲精练”在第二次通读后便较少使用,转而频繁查阅精简的知识表解。接下来,我做了历年的选择题,以了解其出题模式。最后阶段,我专注于背诵“四套卷”的主观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是从大三的下学期开始复习的,我得复习方法是看一章的课本做一章的全书,包括例题与习题,但是课本的习题直接略过了,没什么价值,例题可以看看。我用的是二李的全书,非常经典,由于历年数学考试大纲几乎不会改变,所以用去年的书是可以的,这个看自己的选择吧,不强求。然后说复习的细节,这块肯定就是仁者见仁了,我不推荐花费大量时间系统看课本,尤其是课后题不要都做,我主张看全书过程中去翻课本,课本的知识比较零碎,本身就比较乱,综合度也不高(不是不难),有的相对考研来讲可能还很偏,你做课后题为之郁闷发狂的题很可能考研根本不会出现,所以系统看课本我觉得有点浪费精力了。复习顺序你可以按照全书→全书总结→真题→真题第二遍同时总结→400题同时总结。
考研英语方面:
先提一下,提前浏览真题是很有帮助的,可以了解每个科目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让复习更加有的放矢。每次复习阶段结束后,不妨再回顾一下这些真题,但别急着做,因为它们的价值要在最后冲刺阶段才能最大化。重点强调的是阅读理解,它占据了半壁江山,直接影响成败。而阅读能力的核心在于词汇量,切记!别用传统的单词书来背,大多数人会在“C”字母处就打退堂鼓。现在有很多便捷的app,利用它们来背单词,你会发现5500个词在一个月内就能轻松掌握,这真是个惊喜!只需在空闲时刻,比如饭后或睡前看看就行,不必挤占主要的复习时间。掌握了单词之后,就可以开始每天做两篇阅读练习,到了10月份再逐渐增加其他题型的训练。这样的建议适用于英语基础较为扎实的同学。如果英语对你来说是个挑战,比如过四六级都很吃力,那你就得加倍努力了。阅读部分推荐使用张剑的黄宝书,刚开始错误可能会多一些,坚持下去就会进步。至于作文,王江涛的书足够用了,其他的辅导书就没那么必要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考试科目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需均衡投入时间去掌握。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排序和查找算法是基础,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等。链表、树、图等抽象数据类型的构建和操作也需深入理解。建议凭编程实践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要求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包括CPU、存储系统、I/O系统等。理解摩尔定律、冯·诺依曼架构以及指令系统的执行流程至关重要。凭模拟简单的计算机模型来帮助理解。
操作系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等方面。要理解并发、同步、死锁等概念,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对虚拟内存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至于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是核心,每层的主要协议、功能和交互方式都要清楚。特别关注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以及IP的路由选过程。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优于记忆”是最有效的原则。尽量凭实例解析理论,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你熟悉出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讨论和交流也是提升的重要途径,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讲解,这往往比独自一人钻研更有成效。
复习过程中,定期进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比如每周做一次模拟测试,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保持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休息,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