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到9月份才开始复习政治的,用的资料就是肖秀荣全套,另加一本红色封面的风中劲草,其他什么资料都没有使用,我觉得只要紧跟肖老师的节奏,真的已经够了。我高中的时候是理科生,对于政治一点也不熟悉,所以刚开始看那本最厚的精讲精练时进度特别慢,整本书看下来一共花了一个半月,我觉得有政治基础的同学应该可以快很多,这本书主要就是打基础。在看精讲精练的同时做1000题,看完一章就做一章对应的习题,对照答案自己分析总结。接着就是做真题,大题目先不用管,前期应该专攻选择题,同样是做一套订正一套,仔细总结。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还是掌握地很不好,但此时已不可能再去看第二遍厚厚的精讲精练了,我就买了风中劲草,这本书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表示出来,比较适合二轮夯基础的时候使用;而肖老师的精讲精练则讲得很具体,适合一轮打基础用。所以,那段时间我主要是一边看风中劲草,一边做肖秀荣的历年真题。一直到11月中旬,我才把所有的真题都做完一遍,但所有的知识点都很有感觉了。我虽然只做了一遍真题,但知识点也很熟悉了,因为我真的很认真地把风中劲草梳理了一遍,自己脑海中已经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到12月份,肖老师的4套卷、时事政治、专供背诵的小册子之类的也都陆续出来了,逐一买来认真学习就好。11月末12月初也应该开始背大题目了,但大家也知道,考我们这个方向的背诵量实在太大了,所以就我个人而言,前期背的东西几乎没有记住,最终就只背了8套卷和4套卷,其中4套卷是要烂熟的,8套卷则需尽可能烂熟,当然最好是二者都背得滚瓜烂熟,但我当时的情况是实在没有精力背。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长期坚持的过程,时刻不能松懈,前期要把基础打牢,加强计算,切勿眼高手低,保证正确率,复习全书认真做一遍,然后把书中错题再做一遍,之后做最近30年真题,前二十年练习,后10年的模拟考试,不会的题一定要认真琢磨,整理到错题本上,多练习几遍;大家都知道16、18年考题很难,但上面有些题可以在以往真题上找到类似题目,所有把真题所有类型分析透彻,就不怕考试难易,在考场上才能从容不迫。真题是最重要的,不要怕早做真题,很多人喜欢把真题留到最后做,而最后就是草草做了一遍,不能实现真题最大意义。一定要做完真题,再去做其他的模拟题(其难易程度与真题相差很远)。复习的过程中一定注重把握时间模拟考试,加强练习,真题这些年不再考太多有技巧性的题,而是增大了计算量,很多考生在考场下来总会抱怨,如果再多些时间肯定能多完成些。
考研英语方面:
当时四级都没过,一篇阅读有三分之一的单词不认识,很简单,不会就去查字典,我也没有去背单词书,我花了大概有一个半月的时间把十年真题的阅读全部过了第一遍,密密麻麻的都是不认识的单词。第二遍,开始做题,就是找到做题的一种模式,我是先看文章第一段,知道文章大概讲什么,再看问题,看看是什么类型的,是细节的,是文章大意的,是作者态度的,还是推断的,等等,然后再文章中找相关信息,大多数题目都是按文章行文顺序出的题目,所以基本上都是从上到下,都可以找的到。基本上就这些了,然后没事儿的时候,可以翻翻,这时主要就是记单词,总之,英语需要你不断练习,不断重复的,我第一年大概真题看有不下二十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学基础涵盖广泛,包括了地球的自然系统、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你需了解并能解释地球的运动规律如何影响气候分布,理解地形形成的基本过程,以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这些都是考试的基础题型,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是考察的重点。比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或者地表形态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你具备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际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凭阅读相关文献,做案例分析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实验和实地考察部分也不能忽视。自然地理学强调实践性,很多理论知识需凭实验或实地考察来加深理解。有机会,参与一些野外实习,这对理解地理现象有极大的帮助。实验报告的写作也能训练数据处理和表达能力。
对复习策略,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三步法。先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知识点,凭做笔记和绘制思维导图进行记忆,凭做模拟题和案例分析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定期回顾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这帮助你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