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软物质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理工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软物质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软物质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的选择题来说,质量远胜于数量,精读一本书就足够了,关键是彻底理解,如果可能的话,多次复习会更有效。初次阅读时速度慢是正常的,我也会感到焦虑,但我提醒自己,理解才是关键,一次深入的理解比匆匆忙忙地看许多遍更有价值。至于做题,我认为最好是将时间投入到深入理解红宝书上,逐字逐句地去思考其含义。日程允许的情况下,再考虑做题。每一套模拟试题都要认真对待,尤其是错误的部分,需要仔细剖析。我曾经的误区就是不愿意深究错误,结果反复出错。例如,后期的肖四、任四、最后五套卷和风中劲草的模拟题都是很好的练习材料。进入最后一个月,可以选择一本重点题目集来背诵,通常是肖四,并结合你自己的参考资料。如果前期对书籍理解深刻,背诵就会变得迅速。另外,尝试自己解答模拟题中的大题,特别是哲学部分,其实哲学的观点并不多,你可以边学习边整理,同时观察模拟题如何应用这些观点,自我总结非常重要。对于主观题,我强烈推荐肖老师的资料。我的策略是只熟记四套卷,尽管八套卷没有完全记住,但答题的主要思路已经烂熟于心。我从11月开始准备主观题,从历年真题出发,归纳问题和回答的角度,仅完成了八套卷和四套卷的训练。无论跟哪个老师的课程,主观题都需要背诵,因为在考场中,一些标准表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事先积累一些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考研数学方面:
来说说我的备考吧!数学是从我整体开始备考就已经开始看了,毕竟数学是所有科目中的NO.1,高数用的是复习全书,以后到了十月底左右了,就开始做真题,真题做了几套感觉除了16年的比较难,其他的都还行,就没怎么细做了,最后是模拟题了,400题,八套卷,四套卷,李永乐的那个模拟题。都做了,做的可是遍体鳞伤啊,真题能得140做模拟题能得120就不错了。不过模拟题最重要的还是出题的思路,因为没准哪道题就会考试的时候用到,分数是次要的。如果将模拟题来排序的话李林第一(可惜没做),然后李永乐的比较好,之后是四套卷八套卷,最后400题。整体感觉400题不怎么好。不过我建议还是数学有时间一定要多做题,真题不用做好几遍,把错的多看看就行了,模拟题没准哪道是考题呢!数学就是刷题!!前期还是建议看复习全书吧,全书的话多看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感受。
考研英语方面:
我备考英语的过程其实很是走了些弯路。10月份之前我一直在做97-05年的阅读真题,做完后还会将文章全文翻译成中文。如果有充足时间的话,坚持翻译可以提升英语综合能力,但是这样做实在不适合时间紧迫的情况,于是10月开始我放弃了这种做法,也不再看05年之前的试卷,转为专攻近十年的真题。在复习阶段,我总结了很多长难句的分析技巧和阅读技巧。我自己平时做题时,把整张卷子分为阅读、作文、其他题型三部分,一个部分的真题做完再开始下一个部分。我准备了阅读错题本,将做错的题目、当时做错的原因和正确的解析都写在上面,以后做第二遍的时候和考前都可以拿出来看。真题要反复做,时间不够我只做了两遍,其实最好能够做到三遍及以上,到那种程度你对命题意图和自己的易错点会有更深的了解。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部分,它是研究高分子合成反应、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学科。重点在于理解聚合反应的基本类型,如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以及它们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要深入理解链转移、链终止、链增长等过程,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高分子的分子量分布和结构特性。对高分子的化学改性,如接枝、嵌段、共聚等也是考试的重点,需理解其原理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高分子物理部分,主要探讨高分子的形态、力学性质、热性能、电性能等。这部分需掌握高分子的结晶与非晶态、玻璃化转变、熔融与结晶行为,理解它们与温度的关系。高分子溶液理论、相分离、橡胶态和玻璃态转换等也是重要知识点。对力学性能,如杨氏模量、泊松比等,以及热分析方法如DSC、TGA等,也需有扎实的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凭做题来巩固理解,特别是历年真题,你了解考试的出题方式和难度。实践操作也很重要,有机会,尽量参与实验,亲手操作,直观感受高分子的变化,这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多看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研究成果,既能拓宽视野,也能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