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林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北京林业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阅读速度相当缓慢,往往需要逐字逐句地研读,因此我每天会投入大约三小时来学习政治,早晨两小时,夜晚一小时。我会专心阅读15到20页的复习资料,也就是俗称的“红宝书”。每读完一章节,我会紧接着完成相应的1000题练习。对于做错的问题,我必定会在教材中找出其理论依据,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好标记。这个过程中,强烈建议用手写的方式记录,避免直接在书上书写,因为这套流程可能需要重复两到三次。
考研数学方面:
从3月起,我开始了系统性的复习,先从教材入手,挑选性地完成课后习题。然而在通读一遍后,我意识到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于是结合课本与本科笔记,开始攻克1800题,这阶段耗时较长,大约占据了两个月。等到基础和强化部分都复习完毕,已经是10月中旬了,这时我大约完成了1800题的三分之一(我得承认我做得不够多,建议大家多加练习以提升准确率)。紧接着,我于10月中旬左右启动了真题训练,严格控制时间,规范评估,即时反思并弥补不足。我发现真题的难度相对较低,比平常训练的题目容易一些。然而,这也揭示了一个问题,就是有些我会的题目却做错了(希望大家能吸取我的教训,平时应多加练习,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许多同学倾向于反复刷真题,期待通过多做几遍获得显著提升。但我认为不应对此有过高期待。一方面,重复多次可能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历年真题涵盖的知识点有限,关键还是要全面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建议大家尽早接触最近两年的真题,熟悉其风格,这样会收获颇丰。到了12月,我已经大致做完了一遍真题,预留了两套作为最后冲刺用。后期我购买了一套模拟题,难度较大,不过这时候不必过于计较对错得分,保持良好的心态更为重要。差点忘记提,做笔记和及时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我整理出四本数学知识笔记,最终精简成三张核心知识点总结(这花了我一周的时间),几乎囊括了所有考试要点。
考研英语方面:
实话说,我向来对英语颇有好感,平日里的英语成绩也过得去,四级和六级都一次性顺利通关。然而,我在阅读理解方面并不擅长,相反,我对语法题情有独钟。尽管如此,我看到一些分享贴指出,即便是英语高手也可能在考研时遭遇意料之外的低分。因此,无论你的英语基础是扎实还是薄弱,都不应过分自信或沮丧。毕竟,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关键在于你要投入努力,深入研究历年考研英语真题,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和解题策略,尝试理解为何他们会选择某个特定的答案。别过于执着于自己的见解,有时答案的确令人费解。至于词汇量,这是贯穿整个备考阶段的任务,反复的记忆与遗忘是常态,但你必须坚持下去。大多数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起伏,所以即使过程中遇到挫折,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多给自己鼓励。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基础。西方经济学涉及的概念众多,如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等,这些都是构建整个经济学体系的基础。对这些概念,不仅要,更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因这是解题的关键。
深入研读经典教材。我主要参考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这两本书深入浅出,既适合初学者入门,也对深入理解有帮助。我建议大家精读每一章,做笔记,画出思维导图,这样帮助记忆和理解。
再者,重视案例分析。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理论都凭实际案例来解释。我通常会找一些相关的经济新闻或者研究报告,尝试用学过的理论去分析,这不仅能检验我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高我的问题解决能力。
练习题和模拟试题不可忽视。我收集了大量的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进行训练,这不仅熟悉考试题型,也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每次做完题目后,我会认真看答案解析,确保自己真正理解了每一道题。
讨论和交流也很重要。我经常和同学一起讨论难题,甚至有时候会找导师教。这样的互动启发思考,拓宽视野,也有助于发现并改正自有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