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林林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北京林业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实际上,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关于政治复习的经验。尽管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但我个人的曲折之路并不希望你们再重复。我要说的是,暑期不必急于复习政治,那样只会白白消耗宝贵的时间,不如专注于数学和英语。通常在九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会通过高等教育出版社发布《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考试大纲解析》(通称"红宝书"),去年是在9月中旬,这本书将近400页,外加1600道题目,我用了很长时间去研读,主要集中在10月至11月,12月我又重新看了一遍1600题并仔细研究了答案解析,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早在10月,就有了杨杰(沪江论坛 风中劲草)主编的《冲刺背诵 核心考点》(被广大考研者昵称为"风中劲草"),但当时我没有做对比。后来我购买了"核心考点",深入阅读后发现"风中劲草"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编辑最用心的书籍,虽然用不同颜色和字体使得书看起来有些眼花缭乱,但这确实非常实用,能节省大量时间,并且还配有详细的练习题。真心推荐大家,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在红宝书上,"核心考点"就像是红宝书的浓缩版,效果极佳。当然,浏览一遍红宝书也是有益的,我不能因为自己投入大量时间在红宝书和1600题上,仅仅两个月接触"风中劲草",就否定红宝书的价值。"核心考点"会清楚地标明各个知识点在过去几年是以何种形式(单选、多选或分析题)出现过的。
考研数学方面:
刚开始看了课本,课本看了两遍,课后题目挑着做,风格和考研风格不同,勿沉迷。然后开始看张宇高数18讲,天真的我盘算着看完一遍后再看复习全书,看到大概第7章时,我发现有点难,再看下去时间来不及了。就直接去看复习全书,真是个明智的决定,复习全书要比18讲详细很多,而且由于张宇那本书把数学三和数学一掺在一起了,感觉有点偏难。由于我买了线代讲义,我直接把复习全书里线代那部分撕了下来扔了,这样看起来薄了不少:-D去年数学十几年来最难,今年十几年来最简单,都被我赶上了。。。总体而言复试时还是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多做些难题,对考试心态有好处。7月开始做李永乐全书,还配合分阶联系,算是第一轮复习,两个月看完。九月份做660,每天做高数10选择+10题填空+代数10选择+10代数,订正,就这些,算二轮复习吧。之后就是每周2-4套卷子配合张宇一千题,随着张宇8套张宇4套,李永乐8套相继出来,就到考试时时间了。效果还好,投入时间较多。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复习主要包括词汇、复杂句子、阅读理解和写作。建议使用朱伟的《恋恋有词》来记忆单词,通过听力加深印象,确保有时间去吸收和理解。通常我会在早晨学习一单元,然后在晚上花费大约十分钟来回顾。此外,安装一款背单词的应用程序也很有帮助,比如扇贝单词,据说百词斩也很好,每天坚持一点一滴的学习是必要的。对于阅读,关键是反复练习真题,真题是最有价值的资源,无论是英语一还是英语二,都应彻底掌握,甚至可以多次重复。长难句的理解能力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自然提升,无需专门训练。至于写作,需要大量背诵模板,并结合教师的批改或自我实践,将所学灵活运用到作文中。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学基础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这要求对地球的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的互动有深入的理解。自然地理部分,重点关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基本元素,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地表过程的动态分析。人文地理则需理解和掌握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及演变机制。
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我认为重在理解和应用,不是死记硬背。尝试将知识点联系实际,比如凭研究你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来理解和记忆全球的气候类型,或者凭分析本地的城市化进程去理解城市化的驱动力和影响。
实践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贯穿其中,熟悉并能熟练操作GIS软件如ArcGIS,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至关重要。找些实际案例进行模拟操作,例如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地理信息分析和制图输出,这样既能提高技能,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再者,关注最新的地理科学研究动态也是必不可少的。定期阅读相关学术期刊,了解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提升学科敏感度,也可能在论述题中提供独特的视角。
复习过程中,建议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也要注重培养自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学基础的题目往往需结合多个知识点进行解答,所以逻辑思维的训练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