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航天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宇航学院航天工程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航天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真的没什么窍门,就是做客观题,背主观题,正式开始复习政治在10月份了吧,手机上下载了个考研政治还是什么之类的政治客观题库,每章都有好多客观题,这个题库我一共刷了大概有三遍左右。到了11月份市面上模拟卷上市后就买各种模拟卷做模拟卷,蒋五,任四,肖八,还有米鹏等人的模拟卷,大家一定要牢记,政治客观题分数直接影响到你政治分数,因为主观题真的拉不开太多分。我是从11月中开始背主观题的,肖八答案,肖四答案,还有蒋中挺的押题百分百那本书,基本都背过了,最后考试时虽然不都是原题,但是答起来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最后政治不是很满意,再次强调字迹的重要性,我的字真的是太难看太难看,所以我的两门公共课分数都不是很高。
考研数学方面:
我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初次通读教材时,按照大纲要求,逐一把教科书后的练习题完成,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半月。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我会尽力在暑期前完整地过一遍复习全书,因为初次阅读可能无法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全书至少需要阅读两至三次。如果觉得全书不适合自己,可以选择不同教师的专项书籍,例如高等数学可选汤家凤或张宇的书,线性代数则推荐李永乐的教材。对于660题,如果有余裕,可以适当做些练习以保持解题状态,不必强求全部做完。进入最后两个月,每日或隔日做一套真题或模拟题,并且要及时整理错题。挑选习题集时,应注重深度而非广度,避免每本书蜻蜓点水,宁愿反复研读一本,也不要草率地做三本。每次做题都有新领悟,这是非常重要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考研英语资料有:《红宝书》词汇、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英语一历年真题、以及英语二的真题集,再加上王江涛的高分写作教程。从三月起我就启动了复习计划,坚持每天都学习单词直到考试,虽然说是“背”,实际上更像是反复看或者读,因为我对死记硬背这种方式并不感冒。四月份我开始尝试张剑的阅读理解,但只完成了大约一半,错误率颇高,平均每篇文章我会错掉三个。即使对照答案解析翻译成中文,我仍然会选错一些题目,有些问题我甚至持有不同见解,感觉可能是模拟题的质量问题,所以我没有太过纠结,最后决定放弃。六月份我转而投入英语真题的练习,我购买的是涵盖30年的试题集,首先从80年代的简单题目入手,随后逐渐过渡到90年代,难度不算大。再后来,我专注于2000年以后的真题,推荐学弟学妹们也从这个阶段开始认真做,效果很好。我每天在英语上花费大约两到三个小时,其中将近两个小时都用于单词的学习,剩下的不到一个小时用来做题。我没有强迫自己大量刷题,也没有逐句翻译或分析语法,我只是大致翻译全文,核对答案,并注意自己的错误点,因此在这方面无法提供太多经验给你们。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力学基础是航天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石,它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等多个子领域。理解并掌握力学原理对深入研究航天器设计、飞行控制以及空间环境影响等课题至关重要。要牢牢把握牛顿三定律,这是所有力学问题的基础。在静力学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力的平衡条件和结构分析,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力矩和力系简化的方法。在动力学中,质点运动学和刚体动力学是关键,特别是对非惯性参照系中的运动描述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首先要建立清晰的概念框架。力学中的概念众多,如力、速度、加速度、角动量等,都需形成直观准确的理解。凭大量的习题训练来深化理解,尤其是一些经典例题,它们往往包含了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对复杂的力学问题,尝试用物理模型去抽象和简化,能帮助更好地解决问题。
对流体力学,理解连续介质假设和流体的运动规律,如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伯努利定理,是非常重要的。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需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理解,比如风洞实验、火箭推进等,这些都能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
我个人觉得,力学基础的学习不能孤立,应将其与电磁学、热力学等其他物理学科相互联系,这样不仅能拓宽知识面,也有助于深入理解力学原理。例如,理解流体的压强,参考热力学中关于压力的知识;了解航天器在大气层中的运动,就需结合流体力学和电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