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车辆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科大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北京科技大学车辆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开始复习是七月份,先把去年的大纲解析找来抽时间看了两遍近代史,然后直接开始搞肖秀荣的1000题(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决定,啥都不懂就做题,当然是用铅笔),做完一遍开始看大纲解析,这时候就稍微有些重点的看了,马哲,毛概,(思修我当时是跳过的,想着最后背的)这个时候肖秀荣的背诵纲要出了,我就结合着纲要继续做1000题,还是对1000题进行了车轮战(错的不停的再做)。最后预测题我还是只买的肖八和肖四,最后的时间基本全在背肖四,最后肖大爷没让我太失望,压中一道半大题,政治对于许多人来说运气成分很重,不管怎么说认真准备一定没错的。
考研数学方面:
8月10日至9月1日:我构建了数学的整体框架,明确了考试涵盖的知识点和题型。个人觉得这个框架至关重要,它使你能从宏观角度应对各种题目,避免淹没于无穷无尽的习题中。这就像在你的思维中植入了一幅详尽的地图,每遇到一个问题,都能将其归类到特定的知识点,这种训练会显著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务必培养整理知识的习惯,而非让它们零散地存于脑中。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专家林达华构建自己的数学体系时,必定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维框架。
9月1日至10月15日:进入了考研的冲刺阶段,复习全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数学考试在上午,所以我也将复习安排在上午,每天大约看10页。遵循几点原则:1. 务必动手写,避免眼高手低;2. 遇难题勿急着看答案,自我思考的过程至关重要,应在每道题旁边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关键点;3. 对久思不解的问题,可请教高手或做标记,留待日后解决(我后来甚至忘了曾经有不会的题目)。
数学某种程度上类似练习书法,起初可能只能模仿大师之作,但通过反复训练,你会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就像书法中,当你达到一定境界后,即使面对未曾尝试的新类型题目也能游刃有余。
10月16日至11月10日:复习全书完成后,开始了让人望而生畏的660题。别因其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而掉以轻心,每道题都经过精雕细琢,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极具价值。尽管题目设置恰当,深入研究每个问题的核心很有意义,尽管真题难度与此相距甚远,关键是掌握思想方法。我大约做了20多天,但有些题目后来未能重新回顾,导致遗漏了一些知识点,所以建议提前开始复习,以便有更多时间调整计划。
11月11日至11月20日:从光棍节那天开始,我着手真题,用10天时间每天完成一套试卷。由于许多题目在复习全书时已接触过,因此真题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水平。对完答案并修正错误后,只需反思错误题目的解题思路。当时成绩大致在120-140分之间,没有出现严重失误。一方面,历年真题相对较易;另一方面,平日训练心态轻松,3小时答题过程愉快无比。那时每天早晨醒来最期待的就是做数学真题,那种感觉如同热恋一般。
11月20日至12月23日:我强烈推荐的一个方法是数学模拟套卷练习。在这个阶段,每次做一套模拟题,就能复习各章的重点内容。虽然无法覆盖所有知识点,但模拟题的编排有一定规律,能随机复习到重要知识点。需遵守以下原则:1. 每套题限时3小时,时间到即停笔,对照答案自行评分;2. 严格遵循考研数学的考场规定,禁止查阅资料、交谈、求助或嚼口香糖;3. 采用交错训练法,不同老师的题型风格各异,比如先做两套张宇的,再做两套李永乐的,以此循环,能增强适应性,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今年考研数学风格变化较大,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大题尤为棘手。对此,不断练习模拟题,遇到新题,提升解题技能至关重要。同时,模拟实战让你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3小时内,应优先处理相对简单的题目,过于困难的可暂时放下,策略需要在平时训练中积累。这段时间内,你也需要锻炼书写规范,例如张宇的8套卷和4套卷提供与考研相同的答题纸。合工大的几套试题非常有价值,我在考场上解答高数部分时格外顺利,因为那些题型几乎都在之前15套卷中遇到过。因此,我仅用1小时20分钟完成了高数大题,剩下约1个半小时解决线代和概率大题。
考研英语方面:
作文这块,在你开始做后十年的题时同步进行,在此对不同类型的考生推荐两种书——a.对死记硬背范式作文的同学,推荐王江涛的作文书,这本书针对每一种不同的作文从头到尾都有不同的格式和内容,如果是靠背为主的同学,这本书很有用,但同时缺点就如同历史课本一样,迷茫浩瀚不突出。——b对思路清晰灵活或不打算对作文消耗太多时间的同学,建议何凯文的《写作高分攻略》,这本书的特色在于它能总结出一种万用公式,适用于各种大类作文,有效且给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综合"是一门涵盖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多方面知识的科目。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理论力学主要涉及力系平衡、质点运动学、动力学等内容,需深入理解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并能灵活应用到具体问题中。材料力学则侧重于应力应变分析,了解各种载荷下的变形模式和强度条件,如胡克定律、欧拉-伯努利梁方程等。
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解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原则是关键。例如,传动系统的配置、轴承的选、齿轮的设计等,都需具备扎实的机械原理知识。熟悉ISO、GB等标准,能帮助在设计时做出合理的选。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的是“理解+实践”。理论学习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凭做题来深化理解和应用。比如,凭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运用力学定律,或者亲手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以此来检验自有的理解。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是必不可少的,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
在复习阶段,历年真题是宝贵的资源。凭模拟考试环境,进行限时训练,不仅检查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能提升应对考试的心理素质。对错题,不仅要明白正确答案,更要理解错误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不懂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激发思考的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