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软物质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理工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软物质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软物质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科目的学习侧重于记忆力,我推荐从8月至9月期间开启复习之旅。我是8月开始着手的,首先依据考试大纲来阅读,并结合肖秀荣的1000题同步练习,边读边做。等到9月新大纲发布后,由于内容有所调整,我重新购买了一本,并仔细研读,使用荧光笔标记关键点,多次翻阅以加深印象。接下来,我把配套的选择题做完,将错题对应的知识点在书中标注,作为重点去复习。进入11月,我开始接触各类模拟试题,如肖8、肖5、任4、蒋5、20天等,同时背诵《风中劲草》,反复背诵了大约五遍,确保牢记于心!记忆的关键就是不断重复。如果时间充足,建议多做一些预测卷,只做选择题部分,大题简单浏览即可。毕竟,政治题目往往与时事紧密相关,各大考研机构的试卷通常会涵盖重要时事。对于肖4、任4、蒋5,务必背诵主要的观点(只需记牢答题要点,其余部分可根据理解自由发挥)。政治的学习重心放在后期,初期无需过于投入。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全书》第1轮,一般50来天,每天6h-8h差不多,自己看看每天大概能看多少页,然后用总页数除以每天看的,加上可能要休息的天数就能估计自己看1遍的复习全书的时间了,我是50来天。看每个章节前,先看大纲,知道了解、理解、掌握、会用的含义,知道哪些知识点是重点;然后再把笔记看1遍;最后再看数学复习全书的相应章节。全书里每一章的每道例题,每道课后习题都要自己用脑子想,用笔算,问自己每道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弄懂每一道题,除非有些题目对你来说太简单了。第二遍买了张宇的真题,因为是把近三十年的真题按照知识点归类编的,个人觉得对知识的归纳梳理很有帮助,依旧是错题不熟的知识点记到笔记中
考研英语方面:
我想重点谈谈词汇学习。考研所需的词汇大约为5000个,但排除初高中的以及大学四六级的词汇,仍有约3000个需要掌握。初期初次记忆时,每日应预留3至4小时专心记单词,每天学习新词100个,并回顾旧词约300个。此阶段的关键是速度,不必在意发音或拼写,关键在于考研笔试只涉及阅读理解,所以看到单词能大致回忆起其主要含义就算达到目的。推荐使用单词APP,因为它会自动规划每日的学习和复习内容,既高效又便捷。对于自控力较弱的同学,选择一本主流的单词书自行规划进度也是不错的选择。经过首次记忆,你的词汇量应会有显著提升。
第二次记忆单词时,最好结合第一次的整体复习,在阅读练习中同步进行。尤其关注那些频繁出现在阅读材料中的词汇,特别是它们的偏僻含义。第三次复习则需反复强化之前难以记住的重要单词和具有多种含义的常见单词,以巩固记忆。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部分,它是研究高分子合成反应、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学科。重点在于理解聚合反应的基本类型,如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以及它们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要深入理解链转移、链终止、链增长等过程,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高分子的分子量分布和结构特性。对高分子的化学改性,如接枝、嵌段、共聚等也是考试的重点,需理解其原理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高分子物理部分,主要探讨高分子的形态、力学性质、热性能、电性能等。这部分需掌握高分子的结晶与非晶态、玻璃化转变、熔融与结晶行为,理解它们与温度的关系。高分子溶液理论、相分离、橡胶态和玻璃态转换等也是重要知识点。对力学性能,如杨氏模量、泊松比等,以及热分析方法如DSC、TGA等,也需有扎实的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凭做题来巩固理解,特别是历年真题,你了解考试的出题方式和难度。实践操作也很重要,有机会,尽量参与实验,亲手操作,直观感受高分子的变化,这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多看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研究成果,既能拓宽视野,也能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