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约10月才开始准备,开始的时间比较晚,所以每天花费在政治上的时间相对较长。政治方面,我的分不高,借鉴意义不大。值得一提的是,政治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我当时做肖秀荣的1000题,第一遍,不夸张地说,三道错两道。但是,多练练,你能找到出题的感觉的。千万别放弃!!大题方面,我背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考前我很焦虑,失眠,看了卷子,才发现大题并不为难学生!想考高分的孩子,看看其他帖子。另外,风中劲草的第一册,拎出了要点,有些帮助)第二册是练习,第三册是答案。(我没怎么做它的练习,不予置评)。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我没来得及背完。选择题还是有些帮助的。
考研数学方面:
推荐资料为张宇的《高数十八讲》以及《复习全书》。在彻底学习完教材后,可转向复习全书,我个人推荐李永乐和王式安合著的粉皮版本,它详细且易懂。对于高等数学与概率论部分,此全书是很好的参考资料;而线性代数部分,只需李永乐的线代讲义就足够了。建议在期末考试前启动全书的学习,并在暑假期间持续深入。给个时间规划,假如你报名了数学课程,我建议你在开课前自我预习课本,理解基础概念。我自己在线代和概率论阶段感到吃力,所以选择放弃全书,重头阅读课本。务必在暑假后期之前完成复习全书,每学完一节就做对应课后题,遇到困难及时求解,避免问题堆积。至于线代,李永乐的书籍是个好选择,我比较过后认为他的书更为出色,当然,汤家凤的书也挺好,只是个人觉得李永乐的更胜一筹。
考研英语方面:
我基础还算不错,考完四级的半年时间我都在听听力,BBC/VOA/TheEconomists等,没有练习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听力提高了很多。虽然考研不考听力,但是听力非常非常重要。学外语,语言环境很重要。听听力就是输入语言环境,进步很快,这不仅仅体现在你能听懂外语材料,你的思维也能跟上来。完成一个一分钟的听写材料,你需要播放-暂停反复听,写下材料,回听不懂的部分,学习新的单词和短语搭配,再自己跟着音频朗读材料。这个过程下来可以说外语中的听说读写都能得到锻炼,当然也很费时间。1分钟的材料,这么学习下来,看个人的水平,0.5-2小时是需要的。我觉得这花的时间是很值得的。关于真题的参考书,黄皮书应该是最受欢迎的了吧。用的黄皮书,总觉得有点不痛不痒,丁晓钟的真题详解,真的觉得这本书帮了我大忙,但整篇文章段落大意的分析有点简略。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找到了做真题的感觉和方法。
考研专业课方面:
“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涵盖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模型、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等多个领域。理解这些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要深入理解信号的基本性质,如幅度、频率和相位,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类型的信号中变化。掌握傅立叶变换及其应用,这是分析信号在频域特性的基础。
对调制解调技术,如AM、FM、PM等,不仅要知道其工作原理,还要能够计算和比较各种调制方式的优缺点。特别是在实际通信系统中,选合适的调制方式对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有重要影响。
再者,信道编码部分,如卷积码和 Turbo 码,理解编码和译码过程,以及它们如何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能力,这对理解和设计高效的通信系统极其关键。了解信道容量的概念,它是香农定理的核心,能帮助评估一个通信系统的理论极限。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除了课本知识,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实验帮助深化理解。比如,凭 MATLAB 或其他软件工具进行仿真,直观地看到各种通信模型的工作过程。参与讨论组或找一个学习伙伴,共同解决问题,也能提升学习效果。
,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也是必要的。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往往能为学习提供新的视角和灵感。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参加学术讲座,都能帮助保持敏锐的洞察力。
我建议大家定期复习,尤其是对复杂的概念和公式,只有反复练习和思考,真正内化为自有的知识。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尤其是在面对如此深奥且实用的“通信原理”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