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同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同济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起,我就开始了复习工作,每天坚持投入三个小时研读政治,主要使用的是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每学习一个章节就会配套完成相应的习题(即肖秀荣1000题),这个过程耗时颇多。十一月,风中劲草出版,几乎成了每个人的必备资料。在阅读了风中劲草后,我理解了为何有些人会选择忽略精讲精练,因为它确实足以应对选择题,但对于初次备考的人来说,这种方法可能不够稳妥。因此,我还是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步地推进复习,毕竟我已经将那本厚厚的精讲精练通读了一遍,不愿半途而废。1000题也大致重做了三次,以此巩固知识要点。做完这些,我觉得专心研读风中劲草就足够了。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用了十天的时间来背诵政治,选择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和蒋中挺的五套卷,尽管有些内容重叠,但这些已经足够应对大部分的大题目了!
考研数学方面:
推荐《复习全书》,各种类型题目比较全,解题技巧也比较多,题目可能有少量偏难的,不过不影响复习。数学本来就是技巧性很强的学科,掌握方法比题海战术更重要。基本上做完《复习全书》和《历年真题详解》这两本书,对于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应该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找些题练手和巩固自己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我数学后面又做了陈剑的660题,效果一般,纯粹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手感。建议还是以前两本书为主,所有的例题尽量先做再看解答,至于真题的重要性更不用多说了,懂的都懂。我最终数学应该是错了一题,还是因为自己看错了题目做错的,所以各位考试时一定要看清题,尤其是条件充分性判断的题目,千万不要贪快,血的教训。
考研英语方面:
我觉得考研英语和大学四级、六级考试之间关联性不太大,完全可以凭借一年甚至半年的努力来攻克。英语就像数学一样,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逐步积累。首先,复习时要专注于背诵单词,因为单词是英语的地基,在掌握词汇之后才能去研究语法和技巧。我个人认为,英语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至关重要。这个“黄金循环”始于单词,延伸至复杂句子,接着进入阅读理解,然后是答题,再反哺阅读,通过阅读深化对复杂句子的理解,最终再次回归到单词。首先,要记住那些常考的核心词汇,当词汇基础扎实后,再挑战复杂的句子。掌握了长难句后,便可以尝试阅读理解。初期可能会错误频出,这时应借助答案找出问题所在,确定哪些长难句与题目相关,深入理解这些句子,并特别记忆其中的关键词汇,这就完整地走了一遍黄金循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结合地质学原理和工程技术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结构对工程项目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地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基础地质知识的理解至关重要。你需掌握地层划分、岩石类型、构造地质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分析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
工程地质图的阅读和解读能力也是考试的重点。你需熟练掌握地质图的基本元素,如地形线、地质界线、岩性符号等,并能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用于判断场地的稳定性和预测可能的地质灾害。
再者,地质灾害及其防治也是重要的一环。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问题在实际工程中常有出现,了解其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帮助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和风险评估。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一方面,深入研读教材,理解并记忆基本概念和原理;另一方面,多做案例分析,凭实例来深化理解和应用。参考一些经典的工程地质报告,这样既能提升专业素养,也能你提前适应工程语言的表达方式。
定期进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你尝试做些历年试题或者模拟题,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点,及时进行弥补。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有价值。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不仅互相启发,还能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这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