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师大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华东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取得政治高分的关键在于做好客观题,因为主观题部分大多数人的表现相差无几。我主要依靠肖秀荣老师的《肖四》和《肖八》,它们是备考的核心资料。我的复习计划是从8月启动,购买了《精讲精练》、《1000题》以及历年真题。每天晚间两个小时,我会专注于政治学习,而其他时段则分配给专业课和英语。初次阅读《精讲精练》时,我会结合《1000题》一起进行,每读完一章就完成相应章节的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并将错误标记在书中。《1000题》中的大题我未做,主要用于训练选择题。这个阶段大约持续一个半月,到了9月中旬,我开始第二轮阅读,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同时回顾第一次阅读时标注的重点,其他部分可略过。此轮我结合真题练习选择题,并浏览大题的答案。接下来,便是《肖八》和《肖四》的时刻,《肖八》应尽早熟悉,我在上午模拟考试时间进行练习,只需概括性地解答大题。《肖八》的大题理解透彻即可,无需一字一句背诵,除非你有充裕的时间。《肖四》的大题必须熟记,我还购入了任汝芬的最后冲刺试卷,尽管内容相似,掌握一套就够了。主观题可以在考前冲刺复习,但客观题的积累需贯穿始终。
考研英语方面:
掌握坚实的英语基础确实裨益匪浅。对于英语学习,我推荐在3月至4月间启动词汇积累,要深入记忆,切勿浅尝辄止,至少重复三次,才能让那大约5500个单词在脑海中留下痕迹。务必珍惜真题资源!它们珍贵而有限,我曾因过早消耗而导致后期效果平平,因为已记住了答案。持续不断地复习词汇至关重要,不可间断!自2005年以来,英语真题的形式趋于稳定,因此过去14年的真题尤为关键,预留5套左右用于最后阶段的整体模拟,前期可按题型练习,也可适时完整做一套以熟悉流程。关键是理解题目而非仅仅完成,通过深入研究获取解题策略和经验才是目标。7月或8月开始接触真题为宜,规划好进度,做过的题要彻底消化,精读每一道题,理解选择的理由以及排除的原因,牢记并熟练掌握反复出现的词汇。长难句需独立解析,只浏览译文并无实质帮助。至于写作部分,小作文相对简单,大作文则较复杂。小作文从11月开始,了解可能考查的类型和基本构架,内容填充即可。大作文要求更高,需要闪光的高级词汇和清晰的逻辑,光看几篇范例远远不够,建议从11月底起每周撰写一篇真题作文,参照范文改进,并考虑购买作文书籍借鉴精彩表达。但最关键的一点是亲自动笔,只看或背诵是不足以提升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哲学综合”,这是一门涵盖了各种哲学流派、理论和思想家的科目。我的建议是要有系统地阅读经典著作,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理解他们的基本观点和论证方式。不要忽视近现代哲学,如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构建自有的哲学知识框架,将不同的哲学理论有机联系起来。笔记和思维导图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它们帮助你梳理思路,强化记忆。
“哲学基础”主要考察的是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这部分需熟练掌握逻辑的基本原理,例如命题逻辑、谓词逻辑,以及常见的谬误和反驳技巧。我会推荐大家多做练习题,凭实际操作来熟悉这些概念。培养批判性思考的关键在于不断质疑和反思,无论是阅读文章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都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评价,训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还发现讨论和交流非常有助于深化理解和启发新的想法。参加一些哲学论坛或者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探讨问题,互相答疑解惑。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也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巩固记忆,防止遗忘。
我想强调的是,哲学并非死记硬背的学科,是需理解和领悟的。在备考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点的学习,更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享受探索未知的乐趣。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自有的潜力,这是我在整个考研过程中最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