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从9月1日开始,我启动了政治复习计划。我把大纲解析这本“红宝书”当作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兴致勃勃地研读了两个多遍,每读一章都同步完成肖秀荣编著的《1000题》中的相应练习。建议使用铅笔作答,因为这套题目的质量很高,适合反复练习薄弱环节。对于理科背景或政治理论基础稍弱的同学,可能需要更深入地阅读大纲解析,标记关键段落和知识点,以便强化记忆和理解。到了10月,风中劲草出版后,我觉得它更为精炼,便转向使用它来备考,毕竟考试时我们需要聚焦重点。每次做《1000题》时,我会把上次做错的选项记录在答案旁边,以增强下次回顾时的记忆,这样可以显著减少错误率。这样的方法,我认真执行了三次《1000题》的完整练习。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推荐《高分指南》,各种类型题目比较全,解题技巧也比较多,题目可能有少量偏难的,不过不影响复习。《数学分册》的话过于简单,如果不是数学基础特别差的,不建议去看。数学本来就是技巧性很强的学科,掌握方法比题海战术更重要,更体现了解题技巧的重要性。基本上做完《高分指南》和《历年真题详解》这两本书,对于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应该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找些题练手和巩固自己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我数学后面又做了陈剑的《考前冲刺》跟人大版的《数学精选500题》,效果一般,纯粹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手感。建议还是以前两本书为主,所有的例题尽量先做再看解答,至于真题的重要性更不用多说了,懂的都懂。最终数学应该是错了一题,还是因为自己看错了题目做错的,所以各位考试时一定要看清题,尤其是条件充分性判断的题目,千万不要贪快,血的教训。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我没怎么背过,我同学都用的是那本乱序的单词,一直背到考试之前,一遍一遍又一遍,把书都看的起毛了。我只背过黄皮书赠的那本单词,也只背了一遍。我把十年的真题打印出来,调大行间距,早几年的真题只翻译不做,后几年的真题先做在翻译。把真题出现的生词都记到小本上,有时间就看一眼(但是好像我一直没时间)。不过我最巅峰的时候,前五年的题没有一句话不会翻译。再说阅读,我买过张剑的黄皮书,我字典用的业界良心柯林斯双解,自己翻译完一篇文章之后再和两本书进行对比,你就发现张剑有些翻译比较牵强,但是,张剑的翻译是分成左右两栏,左边原文右边译文,之后是本节内容的分析,对比阅读比较方便。我是把十年真题打出来,边做边翻译,对我而言两本书没什么太大差别,随便一本就可以,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用功。作文一定都是提前背的,到时候考场上现写真的写不出来。准备大作文小作文各十篇,背到滚瓜烂熟,到时候才能有话写,注意是滚瓜烂熟,只背一遍还是写不出来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它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学科,涵盖了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多个领域。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至关重要。你需全面理解地球的构造、地壳运动、岩石类型与分布,以及地貌形成的过程和机制。气候变化的历史和影响,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土壤的形成和分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自然地理学的一大关键。例如,你尝试将学到的地质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地貌分析中,理解气候系统如何影响特定地区的植被分布,或者探讨水文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样的实践不仅能加深理解,也能帮助你在答题时有更丰富的实例支持。
再者,关注科研前沿也是提升学习深度的有效方式。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争议点,不仅拓宽视野,也有助于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概念。比如,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海洋酸化的问题,或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至于复习策略,我认为定期的复习和整理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你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各个主题关联起来,这样能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做题练习也不可忽视,凭模拟试题或历年真题,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强化。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好的生活习惯。考研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保持身心健康,合理安排时间,持续高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