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能源动力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同济汽车学院能源动力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同济大学能源动力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复习比较有信心,买了大纲,简单的看不到一边就9月底了,这时候开始上强化课做笔记,早上起来看看。大纲的第一遍不用特别的仔细,因为很费时间,主要是回忆下高中的知识简单的了解下(高中理科的孩砸需要早点就开始,学的认真就好,最后背诵做题还是最重要的)我记得当时讲义打的越来越多其实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是9月底在大纲看完和跟上做1000题之后,做题的速度快了,紧张也就少了,开始的时候不用太急,大家差不多都是同一时间开始的,但是要认真每天坚持看。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的价值,想必无需我赘述,它在考试中具有显著的区分度,常言道:“精通数学,掌控全局。”我的考研复习始于大三下学期(如果你的目标更高,尽早开始会更有利)。首要之义是巩固数学基础,我依照考试大纲逐页研读教材,并细致解答课后习题,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两个月。接着,我投身于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我认为这本书是数学复习的必需品,因为它兼顾基础巩固与解题技巧提升。面对这本书,需要投入思考,遇到困惑先自我钻研,若无法解决再参考答案,关键在于理解解题策略,只有思路清晰,面对同类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我在七月完成了全书的第一轮学习,随后又开始了第二轮。直至考研,我大约重复了三次。重点提醒,数学重在实践而非空看,无论题目看似简单与否,都要动手尝试,许多人就因轻视实战而吃亏,以为看懂了就能做对,实则不然。希望你们脚踏实地,多加练习。
考研英语方面:
楼主英语用书:红宝书单词+张剑阅读150篇+英语一历年真题+英语二真题+王江涛高分写作。楼主3月份开始准备考研就开始背单词一直持续到考研,说是背,楼主得背其实就是看或读,包括其他所有科目都是这样,因为楼主不喜欢那样一遍一遍得背回忆,单词看了朱伟的恋恋有词。张剑阅读150我是4月份开始做的,但只做了不到一半,错误很多,每篇5个要错3个,看了答案解析,翻译成中文给我我还是会有选错,有的题完全不敢苟同,觉得毕竟是模拟题可能还是有点问题的,就也没在意,后来索性不做了。然后6月份开始做英语真题,楼主是买的30年真题,先做的80年代的简单的不行,随便做做换了90年代,也不难。后来做2000年往后英语真题,建议学弟学妹可以从2000往后做认真做,还是不错的,楼主每天英语花时间两三个小时,其中接近两个小时都是给单词了,不到一小时做题,所以没做多少题,而且楼主从不死磕,也不翻译句子分析语法成分啥的,只是全篇大概翻译,对对答案,看看错误之处,所以这方面没法给你们经验。10月份开始英语真题第二遍,11月份还在做真题,12月开始背作文了,作文不要背模版,直接背全文。最后今年英语简单,楼主客观题只错了2个完形扣了1分,翻译也把都译出来了,关键点都没错,作文写的感觉也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设计”是一门涵盖了机械原理、材料力学、机械零件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在复习时,我将它分为基础理论、应用实例和设计原则三大模块。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包括机械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这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需扎实掌握。应用实例则是凭具体的机械设备或零部件,理解并运用这些理论,这部分需多看图,多做题,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设计原则则涉及到如何按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这需结合工程实践来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练习”是最有效的。对每一个概念,我都尽量去理解它的物理意义,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比如,理解力矩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比力矩的计算公式更重要。大量做题是巩固知识、提升解题能力的关键。我推荐使用历年的真题和一些经典的教材配套习题,凭实际操作,不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我还注重课堂讲义和教材的结合。教材是系统学习的基石,讲义往往更贴近考试的实际要求。我会先通读教材,建立全面的知识框架,精读讲义,突出重点和难点。我会定期整理笔记,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重要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这对后期的复习非常有帮助。
我还建议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论坛、学术论文等,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这不仅能拓宽视野,也能使答案更具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