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商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南京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分数并不理想,不过考试结束后我就意识到我在这一科目上投入的时间或许有些过多。关于复习资料,起初我选购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以及配套的大题和1000题集。阅读《精讲精练》时不必急于背诵,关键是要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特别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部分。当然,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具体事件和年代,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大纲发布后,大概是在几月,你可以购买查阅,以便了解可能增加的知识点。《1000题》值得反复练习,首次做题可以用纸记录答案,以便日后复用。在这里,我要极力推荐《疾风劲草》,这本书整理的知识点条理清晰,非常适合用来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从3月起,我开始了系统性的复习,先从教材入手,挑选性地完成课后习题。然而在通读一遍后,我意识到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于是结合课本与本科笔记,开始攻克1800题,这阶段耗时较长,大约占据了两个月。等到基础和强化部分都复习完毕,已经是10月中旬了,这时我大约完成了1800题的三分之一(我得承认我做得不够多,建议大家多加练习以提升准确率)。紧接着,我于10月中旬左右启动了真题训练,严格控制时间,规范评估,即时反思并弥补不足。我发现真题的难度相对较低,比平常训练的题目容易一些。然而,这也揭示了一个问题,就是有些我会的题目却做错了(希望大家能吸取我的教训,平时应多加练习,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许多同学倾向于反复刷真题,期待通过多做几遍获得显著提升。但我认为不应对此有过高期待。一方面,重复多次可能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历年真题涵盖的知识点有限,关键还是要全面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建议大家尽早接触最近两年的真题,熟悉其风格,这样会收获颇丰。到了12月,我已经大致做完了一遍真题,预留了两套作为最后冲刺用。后期我购买了一套模拟题,难度较大,不过这时候不必过于计较对错得分,保持良好的心态更为重要。差点忘记提,做笔记和及时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我整理出四本数学知识笔记,最终精简成三张核心知识点总结(这花了我一周的时间),几乎囊括了所有考试要点。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单词的背诵是贯穿整个备考过程的,千万别偷懒,用的单词书是恋练有词,因为我觉得绿皮和红宝书太厚了。我把单词过了一遍,并且把所有的单词句子都抄了一遍,事实证明,这样虽然很慢,但是记忆效果很好。之后你就背自己的笔记就好啦。当你把单词背完一两遍之后,你会发现,做阅读的时候还是记不住单词,这是正常的,那么怎么样才能加固呢?这里给大家一个小方法,也是我之前看到的,就是把每篇阅读真题精读,把里面不会的单词记下来,查一下词典。我整个考研过程记了三个笔记本的单词,两个笔记本是恋练有词,还有一个是考研真题单词,这个过程会很慢很痛苦,但只要精读几年真题,你的阅读水平就会突飞猛进,整个过程坚持下来,你会受益匪浅。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经济学原理中的供求理论、市场均衡、机会成本、边际效用等基本概念是构建整个经济学框架的基础。你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概念去解释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比如,凭供求理论,你分析价格如何决定,市场如何自我调整以达到均衡。
掌握模型和公式。例如,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生产者决策中的成本曲线和收益曲线,这些都是需用数学工具来描述的。对这些模型,不仅要公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经济含义。例如,MC=MR不仅是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更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最优选。
再者,应用案例分析。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制度的科学,理论需结合实际。我会定期阅读经济新闻,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析政策变化、企业决策等实际问题。比如,当看到环保政策影响了某些行业时,思考这是否涉及到外部性问题,以及政府应如何干预。
持续练习和复习。经济学原理涵盖的内容广泛,记忆量大。我建议定期做题,凭解题巩固知识,找出自有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形成自有的笔记系统也十分必要,将复杂的理论简化成易于理解的形式,有助于长期记忆。
在备考过程中,我也意识到,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经济学是一门动态的学科,它要求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我鼓励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识点,更要培养自有的经济学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