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经济系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厦门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不需要非常早就开始准备,我是8月底开始的,看大家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开始的,用书的话,推荐肖秀荣全套,肖老师毕竟有着多年的出题经验,知识点的总结也比较全面细致,我基本上就是跟着肖老师的书,出一本买一本,紧跟着学,就没什么大问题了。一开始的一个月之内,主要是对照着教材,看完一章的书,就去做对应的练习题,这样多加巩固,精讲精练是要多做的,我是做了3遍,第一遍要配合着教材边看边做,第二三遍就主要抓错题,捡重点,这样的练习才是有意义的。关于政治,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在选择题上丢了很多的分,那你的分数必定不会高,这其中,尤其要注意多选题,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找到陷阱容易出在哪里,考试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地去避免。选择题基本吃透之后,就要适当进行材料题的练习,学会怎么写答题要点,怎样把握得分点。然后差不多慢慢的时政什么的就要出来了,这个不难,多背背就好。肖老师的八套卷和四套卷要好好把握,近两三年肖老师的答题压的都相当准,真的很厉害,每做一套题,就要好好研究错题,不要将错题放过。材料题,四套卷做一做,八套卷有时间做,最后如果实在没时间的,四套卷的大题一定要好好背,我当时政治考试前一天晚上10点还在背四套卷大题,真的很好,我在考场上没有停下来过,一直在写字,我在选择题上稍微有点欠缺,大题答得蛮好,为我提了不少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无论是18年还是16年,都有许多人在这个科目上失利。要取得数学高分,我认为有两个关键因素:充足的练习和坚定的决心。首先,建议采用李正元和范培华合作的粉色封面全复习书,内容编排得当,难度适宜,并配有实用的习题集。此外,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是公认的优秀参考资料,毋庸置疑。至于小题部分,660题或1000题任选一本足以。完成一轮学习后,整理错误并重新做一次,接着就可以开始系统的强化训练。进入后期阶段,历年数学三的真实试题是必备的(尽管近年来难度有所提升,题型变化,但仍需重视)。另外,可尝试合工大超越五套题(13-18年)和共创五套题(15-18年),这些题目的综合性强,难度适中,非常适合考研者,如果有余力,不妨多做几次。如果还需要更多的练习材料,可以考虑《最后超越135》,李正元和范培华的《数学预测试卷》,以及李永乐的《决胜冲刺6+2》。关于坚定的决心:18年的考研中,我在最后十分钟凭直觉猜对了三道选择题,这不是偶然。面对难题时,保持冷静至关重要。如果你准备充分,感到困难,那么其他人也可能同样面临挑战。那些提早交卷的人未必就是高手,毕竟谁没算错过呢?大多数提前交卷的可能只是放弃了。当然,考前可以通过张宇的最后8套卷和4套卷来锻炼心态,让自己的心脏变得更强大。以上只是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考研英语方面:
感觉自己英语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开始做真题。真题我做了三遍以上,真题不是光把答案弄明白就算完了,一定要把阅读理解上的每一句英文(原文+选项)都要弄懂,这个问题为什么要选这个选项,为什么不选这个选项,都要弄清楚。真题最好从远到近的做,如果感觉自己英语基础很差的同学,可以多写写作文,让人帮助修改,一篇作文多次修改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加强单词的记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宏观经济学,它的核心在于理解国家经济运行的大局。我认为,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入门的关键。深入阅读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是很好的起点。要关注模型的应用,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它们是分析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凭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论的理解。
微观经济学则更侧重于个体行为,如消费者选、厂商生产决策等。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原理》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材。理解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以及供求定理、弹性理论等基本概念是基础。特别要注意的是博弈论和市场失灵部分,这些都是常考点。我习惯凭画图辅助理解,比如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的变化,这有助于形成直观的认识。
再者,无论宏微观,我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我会定期阅读《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财经媒体的文章,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对提升分析能力大有裨益。参加学术研讨会或论坛,能你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动态,拓宽视野。
我强烈推荐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整理。它帮助你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使得复杂的经济理论变得井然有序。定期回顾和自我测试也非常重要,这能帮助巩固记忆,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