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核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川大物理学院核科学与技术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四川大学核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10月起才着手复习政治,没看本科阶段的教材,主要依赖《风中劲草》进行背诵。到了考试前的一周,务必得看肖秀荣的最后四套模拟卷,因为考试中很多题目都出自那里。你必须把那四套卷的所有大题都熟记于心,就算牺牲睡眠和饮食也在所不惜。而且,每个题目都不能遗漏。至于选择题部分,我只做了任汝芬的序列2。
考研数学方面:
在暑假的强化学习中,我深入研读了高等数学的十八个专题和线性代数的九个主题,随后挑战了张宇的1000题,这是一次无比艰难且煎熬的经历,也是我初次遭遇的重大挫折,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其中滋味。十月份起,我开始自我组织模拟数学考试,上午仿真测试,下午则用三个小时来回顾并梳理做过的试卷,逐步填补知识漏洞,这样的节奏一直持续到考试前夕。在这个过程中,跟随老师的课程,我学会了多种解题策略和模式,并积累了厚厚的两本笔记,这些笔记对我来说无比珍贵,因为它们全面覆盖了各个知识点,几乎无遗漏,包含的各种方法都非常经典,有助于拓宽解题思维。虽然有的同学将十八讲反复研读了四五遍,但我只进行了三次,但每次都有新的领悟。只要你持续学习,思维就会逐渐开阔。接下来的十月,我专注于模拟试题,包括张宇的历年真题和八套、四套卷。我要强调的是,就像老师所说,数学练习不能中断,每天都要保证至少三个小时的专注时间,严格控制时间,铃声一响立即停止。这个习惯自十一月起,我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对于真题,我反反复复地做,大约做了三次,这样不仅锻炼了各种考场应对心态,如果你想达到这样的熟练程度,就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数学模拟考。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大概是我考研的这几门里的最强项了,依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复习。想说无论是强项弱项都应同等对待,不能因为是强项而因此放松,弱项的话就更应该倍加重视。然后做英语阅读真题,从93年的真题开始,到8月份基本做完一遍。期间做了一些模拟题(后来发现完全没必要,真题就够了)。对于单词书我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无论多厚的词汇书,只能看进去一、两个list,鉴于此,我在做完20年阅读真题后,结合一些经验(考研真题里的词汇重复度很高),决定把阅读真题里出现过的词汇总体过一遍,当时采用了有道词典的“单词本”功能,把20年真题里的生词全部筛出(一共700左右),然后收录进这个单词本里,并且在之后的4个多月的时间里,时常翻阅(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法?)。就考试中的效果来说,这种方法很是好用,考场基本无生词,至于作文,我背了一个模版,看之后的得分情况,作文基本上给了一个不错的分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大学物理作为基础学科,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物理等多个领域。这些知识点在核科学与技术的学习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力学部分,掌握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至关重要;热学要深入理解分子运动论和统计物理学的基础概念;电磁学的重点在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尤其是电磁场的生成与变化规律;光学则需熟练掌握波动光学的基本理论,如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量子物理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和薛定谔方程等内容需深入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实践并重是最有效的。对每一个概念,不仅要它的定义,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例如,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本质,比单纯记忆公式更重要。大量的习题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帮助你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解,尝试从基础知识出发,一步步推理,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也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利用好教材和参考资料也很关键。比如,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凭查阅不同的资料,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四川大学的课程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MOOCs、教授的讲义等,来扩展学习。
建议大家组成学习小组,定期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这不仅能互相激励,也凭讨论解决个人困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