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川大化学学院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四川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我的政治复习启动相对较晚,大约是从十月中旬开始。对于主观题目,我主要依赖于肖秀荣的1000题,重复做了两次,还有肖8做了两遍,以及肖4和任4的大题各看了一遍。在背诵部分,我着重记忆肖四的大题多次,同时掌握了徐涛的20个必背关键点。至于任4的大题,我用它们来作为额外的学习材料。今年的政治考试,除了全球化那道题稍显不足,其他都在我复习的范围内。
我个人认为,考试大纲,也就是俗称的红宝书,涵盖的内容过于繁杂,实际帮助有限,虽然我购买了但并未深入阅读。一般来说,政治分数的主要部分是由选择题决定,通常是选择题得分的两倍。有人主张主观题可以在考前临时抱佛脚,但我认为这取决于个人情况。如果你是文科背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背诵经验,这种方法或许可行。而对于像我这样的理科生,我推荐尽早着手准备。在初次学习参考资料时,注意关注可能的大题考点,到做肖1000题时,可以大致浏览大题及答案,肖8则需要熟悉大题的答案,而肖4的大题答案必须倒背如流。我记忆力欠佳,因此在背诵时我会提取关键词并尝试默写重要信息,以便加深印象。
随着复习的推进,政治所需的时间会逐渐增加。我倾向于早晨和晚上大声朗读和背诵,利用碎片时间回顾客观题的知识点,以此巩固记忆。有些同学可能会焦虑,觉得时间不够,还没背完所有政治内容,但请不必过分担忧,政治成绩不会成为你考研路上的绊脚石。设定好自己的目标,比如期望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得分,然后规划好学习时间和进度,你会更有条理地应对。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夏天比较浮躁,所以这个阶段是复习效率也不高,每天看个七小时左右。这个时候全书开始看第一遍,有点吃力,看得比较慢。一天10页到15页左右。书上每个例题和课后习题都是先做一遍,然后不会的做上标记,看懂答案,然后合上答案再做一遍。还有自己觉得很好的题也做了标记。看的时候一定要细,不能放过一个知识点、例题和课后,每道题要搞懂,如果实在看全书看不懂,就去翻课本或者上网,总之尽量搞懂。错题本这个阶段也没必要做,不然全都是错题。八月多一点,《全书》开始看第二遍。看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看了,感觉重要的知识点重点勾画。然后我第一遍错题很多,所以第二遍只做了错题、不会的题和曾经自己标记的觉得重要的题。
考研英语方面:
暑假期间我启动了英语阅读的学习,具体是从九十年代的历年试题开始的,具体年份已记不清。对于阅读部分,我会坚持做两遍!初次完成并不代表就能记住所有答案,再次重温时你会发现仍有新的收获。在真题中,我会标记出陌生词汇,并不断复习,直至熟记于心。暑期结束后,即9月至11月间,我专注于两大任务:一是精译过去五年内的二十篇阅读,以此提升处理复杂句子的能力,强化英语基础;二是分析题目,尤其是张剑编著的书籍对我很有帮助,它对细节题、主题题、词汇推断题等各类题型提供了解答策略,我需要深入理解和消化,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还要揣摩干扰项的特点,这只能通过反复练习来领悟,以使自己的思路与命题人的意图相契合。关于写作,构建一份个性化的万能模板至关重要,原创性是关键(切勿直接抄袭)。不用担心模板问题导致得分低,因为在考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预先准备。如果时间紧迫,完形填空或翻译可选择性放弃一项。完形填空即使不读全文,仅凭直觉选同一选项也能拿到大约三分。实际上,英语过线并不难,只要用心对待大小作文,分数自然不会低。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图、材料性能、制备工艺等多个方面。在晶体结构部分,理解和掌握点阵理论至关重要,包括布拉伐格子、晶面指数、晶向指数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理论后,你就能更好地解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并预测其宏观性质。对衍射原理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如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它们是分析材料结构的重要工具。
相图的学习是材料科学的基础,需理解并能绘制和解释单组元、二组元、三组元相图。理解相图中的稳定区、不稳定区、共存区,以及温度、压力、成分变化对相变的影响。这不仅需记忆,更需理解背后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
再者,材料的性能,如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是考察的重点。你需了解各种性能测试方法,比如拉伸、压缩、弯曲试验,以及电导率、磁性、光学性能的测量。深入理解这些性能与材料微观结构的关系,如位错、晶界对强度的影响,杂质对电性能的影响等。
至于学习方法,我强烈推荐结合理论与实践。课本知识是基础,但凭做实验或模拟实验,直观感受材料的变化,加深理解。定期做题和复习也很重要,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能帮助你把握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重点。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互相解答疑惑,激发思考。
保持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关注,阅读相关的科研论文,既能拓宽视野,也能提升专业素养。材料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持续学习和创新思维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