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公共政策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厦门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建议基础一般的同学暑假就要开始看书了,跟着一个老师的暑假课是最好的。虽然九月十月才出大纲,但是变化不会很大的。然后十月左右开始第二轮,十二月开始密集刷题。建立自己的笔记和错题本。大题不用慌,肖八出来之后开始准备就可以了。大题的要义就是关键词一定要记住,然后能自己串起来就可以。有些同学觉得背起来很痛苦,作为一个考前一天晚上还在背书的人,我给的建议就是理解理解再理解,不要说政治就不需要理解了,写出这些答案的也是要吃要喝的普通人,他们的思维逻辑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的逻辑,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从上层建筑到底层基础之类的,当你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会怎么思考,这样建立起来有逻辑的框架就会记得比较牢。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分数差距最显著的科目。9月26日起,我正式启动复习,首日便沉浸于高等数学(上册)的教材中,依赖模糊的印象,我在短短两天内迅速浏览了全部概念,却未曾解答过一个习题。接着,我通过实践来深入研读,因为单纯看书只能了解表面,无法真正领悟和运用,于是每天投入四个小时专注于数学课程,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及相关复习书籍的部分内容,以此在一个月内稳固基础。此后的阶段,我投身于海量练习,强烈推荐李永乐系列的数学参考资料,我依照数学复习全书(两次)、660题、冲刺6+2和经典400题的顺序逐个攻克。每次完成后,我会着重剖析错误,探究其根本原因。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我没怎么背过,我同学都用的是那本乱序的单词,一直背到考试之前,一遍一遍又一遍,把书都看的起毛了。我只背过黄皮书赠的那本单词,也只背了一遍。我把十年的真题打印出来,调大行间距,早几年的真题只翻译不做,后几年的真题先做在翻译。把真题出现的生词都记到小本上,有时间就看一眼(但是好像我一直没时间)。不过我最巅峰的时候,前五年的题没有一句话不会翻译。再说阅读,我买过张剑的黄皮书,我字典用的业界良心柯林斯双解,自己翻译完一篇文章之后再和两本书进行对比,你就发现张剑有些翻译比较牵强,但是,张剑的翻译是分成左右两栏,左边原文右边译文,之后是本节内容的分析,对比阅读比较方便。我是把十年真题打出来,边做边翻译,对我而言两本书没什么太大差别,随便一本就可以,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用功。作文一定都是提前背的,到时候考场上现写真的写不出来。准备大作文小作文各十篇,背到滚瓜烂熟,到时候才能有话写,注意是滚瓜烂熟,只背一遍还是写不出来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理解经济系统的大局观,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相互影响。《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是我主要参考的教材,它对宏观经济理论有清晰易懂的阐述。我建议你首先要掌握AD-AS模型,IS-LM模型以及菲利普斯曲线,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一定要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比如 Mundell-Fleming 模型和PPP(购买力平价)理论。
微观经济学则更偏重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萨缪尔森的《微观经济学》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其中的供求理论、消费者选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竞争模式(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都是必考知识点。特别要注意的是博弈论的部分,它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可能会出现在论述题或者案例分析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对复杂的经济模型,先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再凭画图辅助记忆。大量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厦大的试题通常会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考察,所以要多看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题,锻炼自有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定期复习也非常重要,避免“学了忘,忘了学”的恶性循环。
至于阅读,我推荐关注一些经济学的期刊和公众号,例如《美国经济评论》、《经济学季刊》等,这不仅扩大知识面,也能你了解最新的经济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