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统计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统计系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厦门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针对那些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尤其是从理工科转向文科的朋友们,切记不可低估政治科目的重要性。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需要过早开始复习政治,九、十月份开始就完全合适。由于政治科目内容繁多且知识点琐碎,自学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记忆困难,所以建议找一位导师指导,有助于理清思路。提前规划好政治复习,多熟悉几遍大纲,多做几套模拟试题,多背诵预测卷,甚至练习书写,这些对于你们来说都极为关键。不要盲目照搬他人的备考策略,首要的是自我反思:我的情况与他们相同吗?目标一致吗?要求等同吗?如果存在差异,那么最好采取最实际的方法,投入最多的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扎实无误,避免这一薄弱环节成为你追求梦想途中的绊脚石。
考研数学方面:
在七月底至九月中旬左右,我大致完成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推荐使用同济版)的学习,并且逐一定做了课后习题(这部分耗时较长,可酌情选择题目)。在此期间,我还同步看了复习全书。《660》这本书必须认真对待,因为它能提升复习效率,让你深入理解题目的特性及解题策略。660覆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特别关注对重要概念的掌握,有助于发现并弥补学习中的不足。虽然难度相对较高,但只要坚持攻克,必定会有收获。最好是能在暑假期间完成第一轮,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后期你会发现时间越来越紧张。我就因为拖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未尝试过模拟试题或针对性训练,原因是我觉得这种方式可能不太可靠,况且我连真题都没时间全部完成。大约五月份,我从1997年的英语一开始做起,此前主要精力放在背单词和学习语法规则上。起初,我每天只做一篇文章,用的是黄皮书。做题时,我会标记所有不熟悉的词汇,即使是模糊记得的也会标注。完成之后,我会逐字逐句对照原文翻译,对于翻译错误的单词,我会抄写到笔记本上,同时记录下不懂的短语,因为这些短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两个半小时甚至更久。我一直做到了2012年的英语一题目。那时已经是九月份开学了。
英语二的部分,从2007年至2009年是针对MPACC的,从2010年起才算是真正的英语二。我沿用了之前的方法,但做完后我会观看教师的真题解析视频,因为他们会分享解题策略,之前的我没看是因为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出题风格有所不同,他们还会分析干扰选项的设定。我持续做到2013年。这时,我会将每篇文章全文抄写在笔记本上,然后仔细翻译,并与参考译文对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忽略的一些问题。到了2014年底,我已经完成了8篇文章。通常,经过这一阶段,你的水平会有明显提高。于是,我又回头从2007年开始做,打算把2015年和2016年的题目留到最后阶段测试。起初一天只做一篇,后来由于已经做过一次,问题不再那么棘手,所以我一次做了两篇。同样的,你仍然会遇到不熟悉的单词,继续做好标记,完成后在原有笔记上突出关键词汇。回顾错误,思考为何出错,如果是因为翻译问题,就重新翻译问题部分;如果被干扰项误导,分析它是如何设局的,以及为何未能识别正确答案。这样一直做到2014年,那时应该是11月初了。
接下来,我做了2015年和2016年的题目,也是一边做一边翻译,确保不遗漏任何单词。看完视频后,我在第一天下午做一篇阅读,第二天处理翻译和写作,两者交替进行。等到这一切结束,差不多已是11月底。英语二的新题型相对简单且数量不多,我听了唐迟的讲解并完成了所有练习就没有再深入了,因为英语二的新题型真的很容易,目标是拿到满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学科,它既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统计学的基础。在复习初期,你需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比如事件、概率、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等。这些概念构成了概率论的基本框架,深入理解它们有助于后续的学习。要注重掌握各种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卡方分布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对数理统计部分,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内容是重点。理解抽样分布的概念,尤其是t分布和卡方分布,这对理解和使用置信区间的构造以及假设检验至关重要。最大似然估计法和贝叶斯估计也是需熟练掌握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凭做题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模拟实验,分析数据集等。厦大的考试往往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仅要能解题,更要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和解决问题。
再者,理解并掌握统计推断的思想是高分的关键。无论是点估计还是区间估计,或者是假设检验,都需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不仅仅是公式。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是真正的掌握。
复习过程中,定期回顾和总结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每周或每两周,花些时间梳理一遍学过的内容,巩固记忆,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