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统计学院统计学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中期复习,我的重点仍然是选择题,建议重做第一阶段做错的部分。经过初期的学习,你应该能识别出自己的弱点所在,哪一章节或是哪个部分需要加强,这样就能更有目标性地复习。对于解答题,你们可以浏览并练习,以此提升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个人把解答题的复习安排到了后期阶段,中期则侧重于大量选择题训练。有些知识点虽然可能常出现在解答题中,但同样也可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多做选择题有助于熟悉内容,到时候背诵也会更轻松,毕竟看得多了,记忆自然就加深了。
从12月15日直至考研结束,市面上会出现各种模拟预测题,其中推荐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8套卷》要像正式考试那样对待,通常每套题半小时内可做完,完成后对照答案解析,标记错误并在风中劲草上注明,例如“肖8三1”代表肖秀荣第三套的第一题。稍后,《4套卷》会发布,几乎人人都会买一套,别犹豫,买到后立即做客观题,按之前的方法处理。
最后,我们关注的是备受期待的主观题。由于之前可能未涉及,而《4套卷》正好适合准备这部分。如果不想在政治上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那么最佳策略就是专心背诵《4套卷》的主观题。背诵时,要抓取关键点,尝试用自己的话灵活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考研数学方面:
在基础阶段,我主要是看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同时,我把主要的课本都看了两遍有余,课后习题也都完成了。由于大一时数学基础打得好,因此这个阶段我过得特别快,宇哥36讲做了百分之五十。其实这些考研参考书是要多做几遍的,对于里面比较难的题目,可以先不着急做,留到后面强化冲刺时候做。而每天早上都要温故而知新,把前一天所学的过一遍,没想清楚的题目仔细思考一遍,这样的学习方法是最有效率的。还有李永乐的经典400题。跟上面的一样也是做了三遍。另外还把12年和13年的经典400题也看了看。
考研英语方面:
起初,我尝试使用那本厚厚的红宝书来记忆单词,但很快便感到挫败,因为看到的大部分单词都不熟悉。于是,我转向了朱伟的《恋练有词》。这本书分为30个单元,先讲解单词,然后分析实际的试题例句,每个单元大约涵盖三个主题。我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它,通常早上学习一个单元,晚上再复习一个。按照这种方法,我能记住不少单词,并且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毕竟单纯地死记硬背确实很枯燥。之后,我在暑假期间复习了一次,然后在十一月再次启动复习。后来我又购买了道长的考研词汇书,里面有10天和20天的计划,我建议选择20天的那个,因为10天的计划太紧凑,很难挤出那么多时间。我总共就看了这三本书,如果你的记忆力强,其实选择哪一本差别不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统计学原理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它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计算,更是一种理解和解析数据的思维方式。理解概率论的基础,如概率分布、期望值、方差等,是掌握统计学的前提。对这些概念,你需从理论到实例,从抽象到具体,反复推敲,真正领会其内涵。
统计推断是统计学的重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这两部分需你熟悉各种统计量(如t统计量、卡方统计量、F统计量)及其分布,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理解置信区间的意义,学会如何进行单样本和双样本的t检验,以及何时使用卡方检验或F检验,这些都是常考点。
再者,线性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的重要工具,你需熟练掌握线性模型的构建、参数估计、模型诊断和解释。特别注意残差分析,它是判断模型是否合适的关键。多元线性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等拓展知识也是不容忽视的。
学习统计学,切忌死记硬背。理解并掌握背后的逻辑,比每一个公式更重要。凭做题来巩固理论,但要避免陷入题海战术,应选有代表性的题目,深入思考每一步的含义。实践操作也非常重要,利用R或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分析,这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统计方法,也能提高实战能力。
阅读经典教材和研究论文也是提升理解的好途径。比如,"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Learning" 和 "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这样的书籍,都能提供深入浅出的讲解。
团队讨论和教授指导也是非常有益的学习方式。你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也向导师教深奥的概念,这样既能激发思考,又能及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