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商学院数量经济学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南京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不用准备过早,九月开始就行,我当时大概就是9月份下旬开始看的,大纲解析看了一点便扔下了,最后阶段就是做模拟题了,个人认为肖秀荣老师的最后四套还是好的,还有最后我也看了他的那本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忘记名字了)。另外奉劝大家不要再相信政治客观题选项有规律的话,做完之后还有很长时间,结果就把客观单选题答案弄到一起,对比一下又改了几个,结果悲剧了,之前对的都改错了,真是悲剧。政治不能掉以轻心,我听很多人说他们裸考都能考五十多,我觉得如果完全什么都没学的话是不可能取得较为满意的分数的,特别是你的报考院校是较好的大学的时候,你不能有任何一门课拖后腿,政治过线很简单,可是要让它拉分就有难度了。政治最为重要的是选择题,因为大家大题分数都拉不太开,都背了肖四肖八,但是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特别拉分。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三月至四月末,我集中精力研读高数教材,其中课后习题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彻底理解和完成例题及课后习题,才能确保扎实的高数基础。我当时忽视了这一点,在后期实践真题时遭遇了不少困难。我选用的是李永乐全书中的高数章节,而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则未看教材。起初,概率论对我来说有些挑战(由于大二时未曾专心学习),但一旦深入进去,发现其实最为简单。这些资料我重复研究了三次,还额外完成了一本随书附带的练习册(若时间紧张,这一步可省略)。进入十月中旬,直至十二月初,我专注于历年真题,大约完成了二十年的试题,每日一练,严格控制时间以提升解题速度。遇到难题或不确定的答案要做标记,然后对照答案评分,接着回顾相关知识点,整个过程至少重复一次。留出最近两年的真题在考前短暂练习。十二月后,重温基础知识的笔记是必要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模拟题,我选择了张宇的最后四套卷,难度较高。我还购买了660题,专门针对选择题和填空题,但由于难度较大且时间紧迫,只做了一部分,推荐十一月前有充裕时间的同学去做,这对提高选择填空题的解答能力很有帮助。再次强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切勿急于求成地做真题,大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需全面掌握,无论看似多么不重要,这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的体验。
考研英语方面:
在背单词这方面,也有人用看阅读书的方式去背单词的,比如大家口口相传的张剑150篇。用这种办法背单词是很好的,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你不认识的单词就标出来(也可以记到本子上,因人而异),供日后复习。英语说实话是我准备的最少的,每天就固定做两篇阅读,背点单词。我英语也不是很牛,但真的是把精力放在专业课上,虽说专业课回报了我,但英语的成绩还是告诉了我个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准备越充分,越容易取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原理》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和企业,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佳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理解这两部分的基础概念和理论框架至关重要。
对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效用最大化、成本-收益分析等是核心。你需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模型来解释市场现象。厂商行为和市场结构,如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也是重要考点。这部分的学习需大量案例分析,凭实际情境加深理解。
宏观经济学方面,国民收入核算、IS-LM模型、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是重点。理解经济周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是关键。宏观经济数据的理解和解读能力也需加强,因这将直接影响你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系统性阅读教材,把握整体框架。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帮助你提炼核心观点,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再者,大量做题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不二法门。参与讨论或找到学习小组,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深化理解,也能提升应试技巧。
关注时事,结合实际案例去应用所学理论,既能增加学习趣味,也有助于提升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你尝试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国家的经济政策或者公司的经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