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航雷达成像与微波光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从十月初起,我每晚都会投入一些时间研读政治,大约用了二十多天初步完成了大纲的第一轮阅读。随后,我开始在每个晚上做肖秀荣的1600题,将错误的答案追溯到大纲中相应的位置。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十二月,让我对试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接着,我用一周的时间重读了一遍大纲,紧接着开始了第二轮阅读,通常也是每周重温一次。谈到记忆,我一直不太热衷于死记硬背。后来我发现,阅读就像是这样一种体验:从不知自己不知,到知道自己不知,再到明白自己知道,最后达到无意识的熟稔。尽管我是理科背景,但我不认为文科的学习应依赖于机械记忆,而是应该多读,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领悟。这种深入理解反而能更好地帮助记忆,这才是学习的目标。我的政治复习策略就是阅读,如果夜晚失眠,我会看看选择题。进入一月后,只剩下两周时间,我购买了20天20题,结合核心考点有选择地背诵了一遍,侧重理解和概要。带着这样的准备,我走进了考场。然而,由于时间分配不当,我在最后两大题的第二个问题上未能作答(10年的试题留的空间较小,我考完时还有多余的时间,而11年的试题答题区域几乎是10年的两倍,导致我前面写得过多,后面来不及了)。走出考场,我几乎崩溃,责怪自己连题目都没完成。不过,想到更重要的还在后面,我逐渐调整心态。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是不易。政治是我付出最少却收获颇丰的一门课。自九月开学以来,我才正式开始复习,首先看了精讲精练,并配以1000题同步练习,每看完一章做一章。这时不必急于背诵,因为很快就会忘记,只需先熟悉知识点。我以每1-2天一章的速度推进,有些章节快速浏览,有些则需要重点记忆,肖老先生会指出哪些是关键章节。1000题完成后,我转而阅读风中劲草,它的知识点更为清晰。后期,我主要依靠这本书,做了八套题的选择题,看了看主观题。可以说,1000题用于掌握选择题,而最后四套题则是为了攻克主观题。考前,我只背诵了最后四套题的主观题,考试时,肖老先生的预测几乎全部应验。最后四套题的作用在于让你面对任何题目都有话可说,因此我对肖老先生的指导深信不疑。
考研数学方面:
大三下学期前的寒假,这一遍就认真很多,一章一章的来,先重新看一章书,回忆一遍知识点,然后跟着老师上课,老师会讲很多实战内容,感觉特别好,然后再开始做对应这章的复习全书的习题,最后再拿复习全书的同步训练来测试一下,注意做复习全书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做标记,哪个是一点都没思路的,哪个是有点思路的但中间做不下去的,哪个是计算失误的,后期第二遍的时候着重看前两种,还有做例题的时候一定要挡住答案,专门拿一个习题本子,认认真真的按照步骤写好,然后再去看答案,千万不要稍微想不出来就去看答案,否则后头还是不会做。这个阶段先不需要整理笔记,因为基本都不会。。但千万不要害怕,后期一定可以。
考研英语方面:
对我来说,英语是个棘手的挑战,因为我在语言学习上并无特别的天赋,特别是对英语不太感冒。早在四月,我就开始着手准备英语,预见到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整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四到六月间,重心在于记忆词汇,这是最根本且至关重要的一步,可以说词汇贯穿于整个备考期间。我选择了红宝书作为单词书籍,厚厚的版本我反复背诵了三遍,之后则转为使用小巧的便携版,每天都坚持背词。起初进度可能会较慢,大约每日投入两个小时来背诵单词,此时可以结合早期的历年真题来实践,务必珍视这些真题,并适当做一些黄皮书的阅读训练,不必过于关注正确率,重要的是积累词汇。确保每天至少完成两篇阅读理解。其次,到了六月至十月,我已经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单词,因此这个阶段的重点转向阅读理解,但单词复习仍需每日进行,约需四十分钟。建议每天下午专心做一套真题,仔细剖析每一道题目,不容遗漏任何一个单词,还要弄清楚其中的长难句。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精读并背诵一些经典真题阅读会有很大帮助,实际上这也正在提高你的翻译技能。最后,十一月至十二月,每天只需花二十分钟左右回顾单词,每周完成一至两套真题以保持手感。随着考试临近,每天专注于一两篇阅读理解足矣。此外,别忘了练习完形填空、翻译、新题型,以及提前准备热点话题的写作,可以找同伴互相批改,同时背诵几篇优秀的范文,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作文模板,效果更佳。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作为机械工程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喻。它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概念。在复习的过程中,首先要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原理,因它们是解题的核心。
对动力学部分,理解和运用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至关重要。这部分需能够熟练地进行质心运动和相对运动的问题分析。振动和波动的内容也是常考点,尤其是简谐振动的理解和计算,以及波动方程的求解。
静力学部分,力系的简化是重点,如合力、合力矩、主矢和主矩的概念及应用。约束力、平衡条件、摩擦力等问题要深入理解,它们经常出现在复杂问题中,需灵活应用。
空间力系和瞬心法则是难点,但也是得分的关键。这需在复习时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凭做大量的习题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练习”是王道。理论力学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是需理解和思考。对每一个概念和公式,都要尝试去理解它的物理意义,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大量的习题训练必不可少,只有凭实践,真正掌握知识。
做题时要学会分类整理,比如把涉及到某一特定知识点的题目归类,这样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对错题,更要深入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建议大家找到一个适合自有的学习节奏,保持好的心态,坚持不懈。理论力学的学习可能有些枯燥,但当你看到一道难题迎刃解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