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哲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复旦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9月份开始复习政治完全足够,因为每年的政治大纲都有些微调,所以即使是初次考研的同学,9月启动复习也是适宜的。我的政治基础并不牢固,所以在大纲公布后,我仔细研读了一遍,并按照马原-思修-史纲-毛概的顺序,每读一章就做对应的1000题。我在单独的笔记本上记录答案,避免直接在书上标记,确保每个题目对应的知识点能在书中找到。我会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在书上标注错误题目的知识点,这个过程相当耗时,直到10月底我才完成1000题的第一轮。接着,我开始了第二轮,这次依然不在大纲上复习,继续在笔记本上答题,并用红圆珠笔在大纲中标注第二次犯错的题目。我发现有些题目会反复出错,但这很自然,但相较于第一次,正确率明显提高。当我在11月中旬完成第二轮时,我决定在11月前完成第三轮。第三次,我直接在书上做题,省去了抄题号的步骤,感觉十分高效。第三轮的准确度显著提升,因为我对第二轮的记忆还很清晰。我还是用新颜色的笔在大纲上标出第三轮的错误,这样我就有了一个根据自身弱点定制的大纲作为最后冲刺阶段的参考资料,至此,1000题的任务告一段落。
进入12月,我开始做肖八和肖四,这是检验实际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两份模拟卷的题型与考研一致,难度相近,有助于调整状态。如果时间紧张,肖八的大题可以选择略过,但最好浏览一下,因为在当年的考试中,马原大题恰好来自肖八的某一套,几乎原封不动。强烈推荐完整地完成肖四的大题并熟记答案,尽管每年的命中率有所变化,但通常至少有一题能中。那年我居然中了三题!考前的准备除了背诵肖四大题,还要多回顾大纲,重点关注那些满载笔记的重点内容。
考研英语方面:
提到阅读,我自认为并不擅长,我一直对此有所反思,发现问题根源在于我的思考方式。我相信有不少人与我面临相似困扰,经常在两个选项间犹豫不决,感到十分纠结。然而,通过不断的练习,尽管无法完全消除这个问题,但至少它的发生频率显著降低了,这让我稍感宽慰。对于考研阅读的复习,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解命题人的思维,准确找到每个问题对应的段落和句子,然后仔细分析,直接找出最贴切的答案,切忌过度推理或绕圈子。务必找到确凿的依据作为选择的支撑,因为考研阅读充满了技巧性,需要我们自我总结并运用参考资料。解题策略至关重要,有些问题甚至无需通读全文,凭借技巧就能解答。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哲学综合知识”,这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它包含了西方哲学、东方哲学、现代哲学等多个领域。我认为,理解并掌握哲学的核心在于思考和分析。你需对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有深入的理解,比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先验知识等。阅读原著是最重要的一步,但也要借助教材和注释来辅助理解。做笔记是必要的,它帮你梳理思路,形成自有的理解和见解。定期的复习和讨论也很重要,加深记忆,也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中国哲学史”这一科目,要求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深度的认知。从孔子的仁爱之道,到老子的无为治,再到宋明理学,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哲学风貌。这需大量的阅读和记忆,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哲学思想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它们依然有强烈的指导意义。绘制时间线或者思维导图也是很好的学习工具,能帮助你清晰地看到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在准备这两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发现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无论是面对复杂的哲学概念还是深奥的历史事件,都需保持开放的态度,勇于质疑,敢于挑战。要有耐心和毅力,因哲学的学习往往是一个长期且需深度思考的过程。
不要忘记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如教授的讲座、图书馆的资料、网络上的学术论文等。多向他人教,参加学习小组,这些都能你在备考过程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