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车辆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同济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车辆工程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我在九月等新大纲发布后着手进行。遵循传统的学习方法,我首先通读了一遍大纲,接着做了多项选择题,如一千题和风中劲草等资料。临近考试时,我专注于各类预测卷。由于我身为文科生,高中时期政治基础扎实,所以我满怀信心。最终,由于时间紧迫,我只背诵了肖四,但分数依然足够。我认为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至关重要,这能帮助理清思路。
考研数学方面:
我于八月初启动数学复习,首阶段持续至九月中旬,主要工作是重温考研期间的数学笔记及全面复习教材的第一轮。笔记涵盖了课本的基础概念,学习数学必须深入理解课本,确保掌握大纲规定的所有知识点。实际上,考研中的大多数问题都非常基础。在复习全书中,我坚持独立完成每个题目,用卡片遮住答案,无论会做与否都会做标记,以便为后续的二刷做准备。遇到完全无从下手的问题,我会暂时放下,次日再攻克,直到理解解题方法和涉及的概念。进入十月份,开始了全书的第二轮,依然从头至尾过了一遍。第一遍能解答的题目,我仅列出大致步骤,未解出的则详尽重做,大约在十一月上旬告一段落。第三轮,我配合课本梳理知识点,并开始做历年真题,可惜时间紧迫,只来得及做一遍,让我稍感遗憾。之后,我还尝试了合工大的五套题,但个人觉得帮助有限,而且仍有错误。转瞬即逝,考研的日子已近在眼前。建议大家:数学是决定分数的关键科目,务必制定好复习计划,确保每天都能有所进步。
考研英语方面:
我本人比较喜欢英语,当然英语也比较好,做数学题的空隙每天拿出两个小时做英语阅读简直是享受(可能很少有人有这种感觉吧)。我就是铁打的每天两小时英语,一直坚持到了初试的前一天(考之前还做了两篇练练手)。我记单词没用过什么恋恋有词之类的,就是从98年真题开始做,每做一篇把每一个不熟悉的单词记在一个本上,重点就是每天有时间就看这个本。我觉得这样才能抓住考研词汇的重点,做的多了就知道哪些是高频词汇,哪些是容易混的了。没事的时候拿出来做过的文章默读,当做故事来读,通过情景记单词也是一种强化。到底英语就是单词量必须足,不然阅读做起来你绝对有想哭的感觉。然后就是语感的培养,好多人问过什么叫语感,这个我也说不出来,自己悟,大概是一个长难句你让我说出来具体意思可能很难,但是看过后用语感带出你能知道个大概的意思,反正是很朦胧,但你看题目,就能通过你理解的大概意思选对,很管用。我训练语感就是通过不断地读,不断地读,不断地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慢慢地对于很多人来说长难句需要一点点的抠,我就只需要扫过一两遍就能搞定。你做题的时候不需要搞得特别明白,做对才是王道,分析的时候才需要好好搞明白,一天基本就是四十分钟做两篇阅读,然后用一个半小时有时候两个小时去整理生词,全文翻译(一句句的翻,这个懒绝对偷不得,你偷了懒,最后全得自己受)。我做英语几乎是从五月份就开始卡点做阅读,一篇绝对不能超过18分钟,事实证明对我来说是完全适用的。因为我觉得真题本来就不多,你如果每一篇花半个小时来做来研究真的是浪费了练手的机会,我每天英语只花两个小时,如果你觉得对你来说太少可以多一个小时,但建议不要超过四个点,因为还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数学。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材料力学》,这门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我在学习时,会凭绘制应力-应变曲线来深入理解材料的性能。掌握胡克定律、欧拉公式、圣维南原理等基本定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是必要的。习题练习必不可少,凭做题加深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到《结构力学》,它主要探讨的是结构的静定性、稳定性和动力响应等问题。理解力系的简化、静定与超静定结构的区别、影响线的绘制等内容是基础。学习结构力学需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能建议的是,构建物理模型,将抽象的数学公式转化为直观的物理图像,这样有助于理解。动态问题如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和冲击载荷下的响应等也是考试的重点,理解和掌握振动方程的求解方法至关重要。
在复习阶段,我倾向于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模式。理解知识点的内在逻辑,重要公式和结论,凭大量的习题训练来应用这些知识。对这两门课,我都建立了自有的笔记系统,整理出重要的公式、定理和例题,这对后期的复习非常有帮助。
在实际考试中,我发现解答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时,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能够灵活应用。我建议大家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精读教材,更要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升自有的综合分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