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大气科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复旦大学大气科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我感到最为挫败的科目。虽然我拥有文科背景,但我并不擅长发挥。在复习时,我首先通读了一遍大纲解析,然后在最后阶段再次脱离大纲解析进行了回顾。因此,我对大纲解析极为熟稔,甚至能记住每个术语首次出现的具体页码和位置。然而,由于我在大约十月才开始着手准备,到了冲刺阶段,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肖和任等人的模拟试题。考试后我才意识到,这些模拟题其实非常重要,几乎每年都会有2-3个大题目与它们相似,可能是完整的预测,也可能是部分问题的命中。所以,如果要推荐书籍,大纲解析无疑是基础;肖的命题人、任、徐、蒋等人的模拟试题会在考前十多天陆续出版,最晚的是肖的终极预测四套卷,可能在考前几天才会发布,这些都要密切关注,以免错过。蒋编著的客观题应试宝典在最后复习阶段可以帮助整理和归纳知识点。就我个人而言,觉得最可靠的模拟题还是肖的,尽管我购买的这些并未全部完成,有些还几乎是全新的。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理解概念、拓宽思路和稳固计算能力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将无法高效且准确地解决问题。作为理科学生,这方面通常具备一定优势。关于《李永乐全书》,网上的推荐想必不少,我的学习资料也主要来自此书,但我会额外准备一本个人笔记,整理相同知识点、易错点及日常领悟。如果有充裕的时间,推荐大家效仿;若时间紧迫,则不必强求,四次通读《全书》足以应对。坚持每日一份数学试卷!首先使用张宇的真题集,预计耗时29天完成第一轮,紧接着再用约20天进行第二轮。随后是张宇的八套预测卷,需8天时间。接着,第三次重温真题,但这次选择李永乐的详细解析版,仅做2006年至2020年的题目,早期年份可略过,预计11天内完成。此后,做张宇的最后四套卷,以及合工大的五套卷。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底子还可以,.其实我准备英语的时间是最长的…..因为对于我来说,看专业课书比做阅读折磨多了…==…98-2005年英语做了两遍,05-2013年英语做了三遍,近几年的做了四遍….可见我是多么无比的热爱做英语….其实不建议大家像我这样疯狂的做英语,毕竟时间宝贵,专业课也要花大量时间。不过在此强调一点,真题真的是特别重要的,不要盲目做模拟题,因为真题自有真题的出题思路,可你一旦养成了模拟题的做题思路就毁了。真题必须要做许多遍,现在英语难度上升,所以多做做真题也是有价值的,弱弱的说一句,我的专业课成绩真的不高…在此还是要感慨下天道酬勤是永恒真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大气科学综合知识”,理解并掌握基础理论至关重要。这包括气象学的基础概念,如温度、压力、湿度、风向风速等基本气象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你需深入理解大气环流模式,如季风系统、气压带和风带等,这些都是构建大气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气候系统及气候变化也是考试的重点。要了解地球的辐射平衡、温室效应原理,熟悉全球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有深刻的认知。关注最新的气候变化科研进展,例如IPCC的报告,这对理解和解答开放性问题很有帮助。
再者,物理气象学和动力气象学的知识也不能忽视。这涉及到大气的热力学过程、云和降水的形成机制、风暴系统等复杂现象的理解。这部分需大量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多做练习题,熟练运用公式是非常必要的。
大气探测与观测技术也是考试的一部分。理解各种气象仪器的工作原理,比如雷达、卫星遥感、探空仪等,以及如何从观测数据中提取信息,进行天气预报,这是实践性的技能,需理论结合实际去学习。
大气化学和环境气象学的知识也不能遗漏。空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等问题,以及它们与大气物理过程的关系,都需你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三步法。首先是深度阅读教材,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凭做笔记和画思维导图来强化记忆;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这对理解和应试都非常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