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复旦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提前大规模复习是不必要的。在考研政治中,关键是把握细节,因为它是选择题的主导领域。当初我研读大纲时,过于随意,仅是匆匆扫过。现在看来,应该学会识别哪些内容可能会成为选择题,并把它们记牢。至于主观题,考前稍作背诵就足够了。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考试前夕只专注于时事政治!我认为这是获取分数的最高效策略,准确率相当高。在选择辅导书籍上,肖秀荣系列是个不错的选择,最好挑选那些受到广泛好评的书籍,这样可以避免走冤枉路。
考研英语方面:
应当将真题分为两大板块,首先是文章,其次是试题。针对文章部分,重点在于深度剖析。如何深入理解?首先,你需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作者的观点、写作思路以及整体篇章架构。接下来,深入细节,每个段落的每一个陌生词汇都需要通过查阅字典来理解含义,确保每个单词都熟悉;同样,每个不明词组也需查找释义,务必理解到位;还要分析每个句子的构成和复杂句式,这是解析长难句的关键,确保每个句子都能彻底理解。如此一来,每一篇文章在单词、词组和句子层面上都能得到详尽的研究,当然,试题中的新词汇也不能遗漏。只有全面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如单词、词组和长难句,才能有效应对问题。至于试题部分,我认为应该与文章主要内容、作者观点、写作思路及整体结构相结合去审视。对于真题的题目,首要任务是确定出题点,因为考研题目通常按照段落顺序设置。接着快速定位题目对应的部分,思考该问题与文章主题或作者意图的关系。其次,对比每个选项,检查它们是否直接与定位句意义相符,注意,若选项与句子基本一致而非间接相关,则很可能是错误的。此外,一般不会有三个连续相同的选项,而且阅读的第一题通常不选A。第三,完成真题后难免会有错误,为何要等做两遍后再仔细分析?我的建议是,首次完成后标出错误,第二次再做一次并再次标记(两次使用铅笔,错误则用红笔打勾,重复错误次数)。这样,经过两轮,你会对文章有更深的认识,研究题目时目标更加清晰。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答案,都需要明白为何正确,为何错误,并找出错误原因,比如无端臆测、偷换概念、随意增删信息等。通过这三个步骤,可以有效地解决真题的答题问题。阅读是英语考试的重点,阅读能力不佳将严重影响考研英语的成绩。然而,采用恰当的方式来研究真题,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逐渐形成对真题的敏锐感知。
考研专业课方面:
“历史地理基础”这门课涵盖的内容广泛,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叙述,更是对这些事件发生地的深入理解和解析。在复习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对中国古代地理环境、行政区划变迁、交通路线演变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些内容往往在试题中以各种形式出现,如地图题、论述题等,需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实地考察和文献阅读同样重要。我尽可能多地阅读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地理著作,比如《水经注》、《禹贡地域图》等,也利用假期进行了实地考察,去了解历史遗址的现状,感受历史的痕迹,这对理解历史地理的动态变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者,掌握一定的GIS(地理信息系统)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这不是传统的记忆性知识,但它是现代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工具。凭学习和实践,我学会了如何运用GIS进行数据处理和地图制作,这对理解和分析历史地理问题非常有帮助。
我还发现,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和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会定期整理笔记,做模拟试题,以此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我也会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这种互动不仅能增进理解,也能激发新的思考角度。
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历史地理并非简单的事实堆砌,是对历史现象的深度解读。在学习过程中,我尝试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相结合,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这样不仅使学习更有乐趣,也我在考试中能更自如地应对各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