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中国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南洋研究院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厦门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过早投入可能会分散其他科目的精力。的确,与高考不同,自2010年起,考研政治的50分分析题全都是基于当年的重大会议和人民日报的重要社论来命题的。因此,提前太久开始复习可能难以把握关键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推迟学习,因为选择题部分始终重视基础知识,需要扎实的学习。推荐使用肖秀荣的系列教材,他的书会有详细的时间规划指导购买哪本。不过,他的《知识点提要》内容过于繁多,一般人很难消化并记住所有内容。你可以考虑阅读任汝芬的《序列二》,确保掌握基础知识点,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近现代史中的固定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非文科生来说有些挑战,但我有一套方法可以帮助理解,足以应对10分的分析题。至于其他部分,肖秀荣的书已经足够用了。
最重要的书籍是《教育部政治大纲》(俗称红宝书),通常在9月中旬发布,这本书是必买的,但如何阅读它是一门学问。由于其文字密集,大部分读者可能会感到吃力。如果你的记忆力不强,不必逐字逐句背诵,第一个月内至少要完成第一遍通读。重点记忆加粗字体,而小字部分则像对待选择题那样去记忆。配合1000题来巩固基础效果更佳。12月发布的8套题和4套题的分析题要反复背诵,这些将成为你在考试中答题的模板。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组成:词汇、阅读、作文。所以,词汇是基础,一定要去背,不管它有多麻烦,这是基础。但是也不是一天到晚全拿着个单词书在那里背,这样既枯燥又乏味,效果也很差。所以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有两个:一是采用艾宾浩斯单词速记法,每天的不要花整体的时间去背,用零散的时间去记忆,然后就是反复的记忆;二是通过阅读去记忆单词,我一向很讨厌单纯记忆单词,所以采用的是这种方法。我来回大概背了3遍左右,相较学霸而言肯定算少,原因在于前期复习英语的过程中走了一些歪路,建议同学们一开始就背单词,然后同时在做真题的过程中积累遇到的生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历史学基础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历史等多个领域,这就需具备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对中国古代史,要特别重视朝代更迭、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研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近现代史部分,重点关注社会变革、思想发展和国际关系,特别是中国如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世界历史则需掌握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脉络,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互动关系。
历史不仅仅是记忆,更是理解和分析。在复习时,我不只是死记硬背时间线和事件,是尝试去理解每个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形成自有的历史观。例如,我会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差异,探讨其背后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原因。我会定期做历史分析题,训练自己从多个角度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
再者,文献阅读是提升历史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我花了大量时间研读经典历史著作和最新的学术论文,尤其是关于我的研究方向——中国史的部分。这不仅帮助我拓宽了知识面,也锻炼了我的批判性思维。
实践应用也很关键。我会参加历史研讨会或者模拟辩论,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讨论中,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我对历史的理解更为立体。
在复习策略上,我建议大家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每日复习。找到适合自有的学习方式,如制作时间轴、绘制概念图或进行小组讨论等。保持对历史的热情,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享受,不是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