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设计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设计与艺术学院设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在六月初,我就购买了肖秀荣的三本复习资料——精讲精练、1000题以及命题人讲真题的上下午篇。每学完一个章节,我就会紧接着完成对应的1000题练习。当暑假来临时,许多同伴都认为这么早就开始复习政治是在浪费时间。但我坚信暑假初期投入政治学习并不算早,毕竟那时我们才刚步入认真的备考期,心态相对轻松。到了9月,随着紧张感加剧,对待政治的耐心会明显减少。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稍有松弛就可能导致之前的积累崩溃。7月时你可能认为9月开始足够,但9月面对大量的背诵和阅读任务,又会期待依赖肖四、肖八、蒋五这样的押题集。然而,完全依赖押题是不现实的,为何不让自己的准备更加充分呢?全程的辅导课程确实会分阶段深入提炼知识点,这些阶段中也会反复强调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不断回顾以巩固记忆才是王道。完成1000题后,我还尝试了徐涛的优题库。跟从老师的指导很有帮助,因为他们能帮你找到易于理解的记忆技巧和方法。到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几乎做遍了市面上的各种押题卷,即使不到50套,至少也有30套。
考研英语方面:
我本人比较喜欢英语,当然英语也比较好,做数学题的空隙每天拿出两个小时做英语阅读简直是享受(可能很少有人有这种感觉吧)。我就是铁打的每天两小时英语,一直坚持到了初试的前一天(考之前还做了两篇练练手)。我记单词没用过什么恋恋有词之类的,就是从98年真题开始做,每做一篇把每一个不熟悉的单词记在一个本上,重点就是每天有时间就看这个本。我觉得这样才能抓住考研词汇的重点,做的多了就知道哪些是高频词汇,哪些是容易混的了。没事的时候拿出来做过的文章默读,当做故事来读,通过情景记单词也是一种强化。到底英语就是单词量必须足,不然阅读做起来你绝对有想哭的感觉。然后就是语感的培养,好多人问过什么叫语感,这个我也说不出来,自己悟,大概是一个长难句你让我说出来具体意思可能很难,但是看过后用语感带出你能知道个大概的意思,反正是很朦胧,但你看题目,就能通过你理解的大概意思选对,很管用。我训练语感就是通过不断地读,不断地读,不断地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慢慢地对于很多人来说长难句需要一点点的抠,我就只需要扫过一两遍就能搞定。你做题的时候不需要搞得特别明白,做对才是王道,分析的时候才需要好好搞明白,一天基本就是四十分钟做两篇阅读,然后用一个半小时有时候两个小时去整理生词,全文翻译(一句句的翻,这个懒绝对偷不得,你偷了懒,最后全得自己受)。我做英语几乎是从五月份就开始卡点做阅读,一篇绝对不能超过18分钟,事实证明对我来说是完全适用的。因为我觉得真题本来就不多,你如果每一篇花半个小时来做来研究真的是浪费了练手的机会,我每天英语只花两个小时,如果你觉得对你来说太少可以多一个小时,但建议不要超过四个点,因为还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数学。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关于“理论”部分,这涵盖了设计史、设计理论、美学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设计的历史脉络至关重要,从古代的手工艺到现代的设计理念,你需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我建议阅读经典的设计史书籍,如《世界设计史》等,关注当代设计的新趋势和发展动态。理论学习需有系统性,凭构建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定期进行笔记整理和复习,加深记忆。
“创作”科目则是实践能力的体现。设计创作不仅需技巧,更需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我通常会凭大量的练习来磨炼技能,例如素描、色彩搭配、构图等基本功。积极参与各类设计项目,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自我挑战,都能提升实际操作经验。好的设计来源于生活,观察周围环境,从日常中寻找灵感。批判性思考也很重要,学会对自有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改进。
对理论和创作的结合,我认为两者并非孤立。理论指导创作,使设计更有深度和内涵;创作则能检验理论的理解程度,你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理论知识。我在准备考试时,常常会在学习理论后立即尝试将其应用于创作中,这样既能巩固理论,也能提高创作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