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学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厦门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最后想分享的是,政治这门学科的确遵循着投入与回报的正相关原则。我有个朋友报考了北外的高级翻译学院,初试时政治成绩只求达标就行,不作主要考量。因此,他对待政治复习并不算上心,直到11月还在基础阅读阶段徘徊,最终考试仅得了60多分。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你对政治学习的专注度直接影响你的得分。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结束后,大概浏览完课本,我就得着手全面学习了。此时再看全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哦,这个概念在课本里接触过,那个技巧运用的背后隐藏着某个原理,初次学习时就有这样的领悟。第一次通读课本时,我已经建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需要提升的是技能的娴熟度。这一时期主要以刷题为主,虽然题量不算太大,但也迅速地完成了。11月起,我开始进行真题实战演练,规定自己每日解决两套,一周下来历年真题便全部覆盖。不过,重要的是填补知识空白和纠正错误,有时我在这些方面投入的时间甚至超过做题。紧接着,我立即重做了历年真题一遍,依旧选用李永乐的资料,并且在此过程中再次回顾了一遍复习全书,专注于错题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英语学习,我可以提供一些见解。首先,切勿掉以轻心,考研英语难度较高,要求深入理解和策略性应对,尤其是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人来说,必须加倍努力。其次,无论面对何种英语测试,我的秘诀始终是早读和研习真题。我处理真题的方式可能独特,例如快速完成一篇阅读后,我会投入至少40分钟乃至更久去深度理解,标记生词并理解含义,剖析复杂的句子,并反复反思为何选择错误,以便找出问题根源,确保下次避免重蹈覆辙。有人提倡反复做真题三次,但若未彻底理解首次的错误,后续的重复只会徒劳无功。我每天仅限做两篇阅读,充分理解吸收后,会在当晚睡前聆听相关英文音频,次日还会复习时默写这两篇文章的新词汇。通过这样的循环,真题才能被彻底掌握,这种做法或许比其他人做三遍更有效。我没有做过一套模拟题,我认为真题已足够,且主要记忆的是真题中的词汇。一旦掌握了历年真题的词汇,应对试题中的80%陌生词都将不在话下。因此,初期可大致浏览大部头的单词书,后期无需过分投入。早读对强化知识和提升语感的作用不言而喻,许多同学也明白其益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旦形成习惯,早起并不会太艰难。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运行规律的科学,核心概念包括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在复习时,要深入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对IS-LM模型、AD-AS模型的理解至关重要,它们能帮助你分析经济周期和经济稳定问题。开放经济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也是考察的重点,要熟练掌握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比如消费者如何选,企业如何决策。供求理论是最基础的部分,它解释了价格如何由市场供需决定。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效用论,特别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的应用,需深入理解。生产者行为理论中,理解成本曲线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市场竞争模式,如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也要有清晰的认识,理解各种市场的特点和厂商行为。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应用”是最好的策略。理论知识一定要吃透,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凭做题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尤其是案例分析题,能有效提升分析能力。定期回顾和总结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巩固记忆并形成知识网络。
对宏、微观经济学,我还建议大家阅读一些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或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这些书籍不仅能提供深入的理论解析,还有大量的例题和实践应用,非常适合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