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这里主要说一下我的教训吧,一是:教材不可忽视,就那本考试大纲,这本书其实才是根本,如果你有时间去看那些所谓的押题,还不如把书上的重点看看,语言怎么组织,还有思路,这样考试时候遇到任何真题都不会傻眼。二是:时间把握要合理,不要觉得政治就是考前看一看,背一背政治押题就可以了,大家如果有时间千万要合理规划,提早着手,不至于到最后手忙脚乱。第三:因为我主要选择的教材是肖秀荣的,但是最后四套题是肖秀荣和任汝芬的都买了,我觉得他俩的最后四套题各有自己的好的一方面,大家借鉴即可,不必死记硬背。另外,关于肖的1000题,大题我没有看,但是选择题我觉得只能用作对书上知识的复习,跟考研真题完全不是一个套路啊,大家做的时候要理性思考,不要太依赖。
考研数学方面:
我不是否认以题型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我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毕竟我的能力还未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然而,我个人的学习策略或许与你的不同。我倾向于先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然后结合题型归纳来巩固学习效果。对于仅仅关注题型本身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提倡甚至持有异议。举个实例,2018年的数学一、三科目的概率论试题中出现了一道涉及“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问题,而在之前的复习资料中通常只涉及“离散+连续”(如2016、17年)、“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我遍览了各类题型书籍,都未发现针对此类题型的解析。这不是一个新的题型,因为它实质上仍然是对我们已学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的考查,从知识本质上讲,并非超出范围。但在题型角度,却成了一个“超纲题”。如果一本题型书仅凭题型就想覆盖所有考试内容,不仅是降低了研究生入学的标准,也低估了出题教师的专业水准。近年来的实际考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理解了我的观点。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话,我的感觉是单词真的很重要啊!我前期确实有背单词,但是后来时间比较紧,我就没有背了,结果导致前期背的全忘了,所以你们还是要一直背单词呀,我用的红皮书,觉得是单词意思挺全的,但是东西太多了记不住,我后期有听同学说那个何凯文的必考词汇突破全书好像不错。我是不到5月份开始做的真题,用的张剑的黄皮书,先做03年之前的那本比较简单,做一篇阅读就要把不会的单词查出来它的意思,每天都要花两三个小时做英语阅读,到10月份的时候开始写作文,写完后给老师批改,我有背王江涛的作文,背了十几篇但是都忘了,最后还是自己总结了作文模板(这个很重要),然后把模板让老师优化了一下,把模板背了再自己写作文。把阅读和作文弄好了英语就没什么问题了,翻译就自己翻了再对答案纠正就好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工程热力学的核心在于能量转换和传递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的效率。你需深入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和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到)。这些都是后续所有理论和计算的基础。
熟练运用热力学四大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这需大量的练习,包括热量和功的计算、热机循环分析等。例如卡诺循环、奥托循环、柴油循环等经典热机模型,要能够灵活应用到具体题目中去。对非平衡态热力学、多组分系统等内容也要有基础的理解。
再者,热力学中的相变和化学反应也是重要考点。理解不同物质的相图,如水蒸气图,能帮助你解决关于蒸汽发电、制冷系统等问题。化学反应热力学则涉及到反应焓变、吉布斯自由能等,这部分需结合化学知识来学习。
工程视角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理解实际设备如内燃机、涡轮机的工作原理,分析其性能指标,这些都需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先通读教材,把握整体框架;精读每一章节,做笔记,整理出关键知识点;接着大量做题,不断巩固和深化理解;我会定期回顾和总结,尤其是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记忆。
在复习过程中,遇到难题不要怕,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或者找同学讨论,甚至教老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