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其实政治我是复习的比较晚的。从9.18左右大纲出来,我才开始复习,看精讲精练,同时边做1000题。1000题比较好,但题目有点老。因为花了很多时间在专业课上,所以,政治每天看一点点。一直到10月中旬精讲精练还没看完。时间来不及,就连忙将精讲精练扫尾。之后就是做模拟题的选择题。肖秀荣老师的8套4套,还有5年真题(真题其实很有用)。做完这些题后,再把1000题错题看了一遍,上面那些模拟题错题也看一遍。在做题的时候,不熟悉的和错的都在书上划下来。这时,就可以再看一遍精讲精练(形成知识框架)。这样,选择题基本上复习的比较好了。然后仔细分析5年真题的分析题,再看看那些模拟题的分析题,其实规律还是很明显的。基本上那些章节的哪些内容会出分析题都能够比较容易的看出来。最后把肖秀荣的核心冲刺考点背诵拿来背。之后专门背4套卷的分析题。考前还搜集了一些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首度复习时,我采用了李正元的《复习全书》(粉色封面,经典且有一定难度,适合追求高分者)配合张宇的教学视频来学习高等数学。对于线性代数,我选择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及相应的视频课程,这两门课都是边观看视频边阅读教材。对于概率论,我则研读了李王合作的《复习全书》大红色版本。在做讲义练习时,我坚持独立思考,即使需要参考答案,也会按照解题步骤自己重新计算,不允许自己偷懒,并在边上记录解题方法和关键点。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将全书完整地复习两遍。我的数学学习时间并不长,大约每天五小时左右。
第一轮复习后,早期内容容易忘记,所以在第二轮,我借助660题来重温知识、巩固提高。在做题前,我会先总结章节的关键知识点,这对深化基本概念的理解非常有益。最后一个月,我每天早上都会完成一套数学试卷,真实试题与模拟试题交替进行,以适应各种题型。熟悉真题有助于掌握重要考点,但可能会遗漏一些边缘知识,这时模拟题的预测价值就显现出来了。我挑选了张宇的8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共10套来做,其中的微分方程题目我在之前的预测题中已多次练习,因此答题格外流畅。级数部分我一直感到薄弱,却心存侥幸未加弥补,导致考试时遇到大题只能凭空想象,十分困难。后期,我的真题成绩稳定在135分以上,模拟题则保持在120分以上。一旦发现遗忘的知识点,我会抽出时间专门复习,面对模拟题的挫折也很正常,通常我会用一天时间来填补学习的空白。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会多做一些模拟题,因为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所以考研准备越早开始越好。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起,我就着手学习英语,初期阶段我专注于研习《恋恋有词》并实践张*编著的英语真题集的黄色版本。在早期接触真题时,这有助于培养我对英语的感觉,同时也让我有机会积累和巩固词汇。与政治不同的是,英语的学习是个持久的累积过程,对于陌生的词汇需要不断重复以加深记忆,直至完全掌握。到了七月,我正式开始了系统性的复习,每天都根据特定的板块训练规划来完成练习;同时,我开始深度研读真题,每日一篇,持之以恒,尽管难度较高。在阅读过程中,关键是要理解解题策略和技巧,并在课堂上仔细记录笔记,特别是那些解题技巧和自己尚不熟悉的语法规则。如果有空闲时间,我会反复地操练这些内容。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电子线路,这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以及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等。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是首要任务。我建议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理论知识,实际动手搭建电路进行实验,能更直观地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
集成电路设计是微电子学的核心,涉及到半导体物理、数字逻辑、VLSI设计等多个领域。你需理解摩尔定律,并掌握数字电路的基础,包括门电路、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等。深入学习CMOS工艺,理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或VHDL)进行电路设计。我强烈推荐使用模拟软件进行设计实践,例如SPICE,这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理论和实际设计之间的联系。
不断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前沿也是必不可少的。阅读相关的研究论文,了解最新的IC设计技术,比如FinFET、3D IC、纳米线等,这些都将丰富知识库,并可能在面试中为你加分。
学习过程中,切记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解与记忆并重。对复杂的概念和公式,尝试用自有的话解释,或者画出思维导图,这样帮助理解和记忆。定期复习,避免学到后面忘记前面。遇到难题,不要害怕,寻求同学、教师的帮助,或者在网上查找解答,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答案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