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力学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我最不担心的事情,配合着1000题和历年真题。我前半段做了数不过来的选择题,能找到的2000年后的题基本都做了一遍(选择做着也快,这是想得高分必要的积累)。后半期我边看易错或者已错的选择题,边看大题材料。我是觉得理解胜过背诵的那类人,我会买来肖和任的题,对比分析他们的答案是从什么角度分析这个问题的,他们的分析角度还有哪些不全面的地方,对照马哲教材的不同章节点,都可以做出一些新的分析点。本着找到答案不足的目的去看,本身视角就会比较高,记忆的反而会更多。也许你有时候做多了卷子,看多了主观题答案,会发现,好像一个事例,好多好多分析角度和方法论都可以用来分析这个问题。那么没错,遇到这种问题我的建议就是你能联想到的方法论和观点,全都列出一点,写到卷子上就好。我们的政治考试,你真的不需要担心自己会不会答跑偏啊,是不是答了6、7点有可能有一两点跑题啊?其实你完全不用担心,判卷人只怕你答的不饱满不立体,不会因为你联想到的知识点多而扣你分。最近几年考研政策的趋向,就是想给考生更大发挥的自由,看出来这个趋势,你自己的复习应该更能得心应手。
考研数学方面:
张宇的36讲我已经仔细研读了两次,1000题也用心地实践了两遍。在做题过程中,避免直接查看答案,而是将第一次未能解答的问题做好标记,之后反复练习,直至能独立解出。整个十二月,我都沉浸在真题的世界里,从2005年至20年的题目,每天一套,完成后核对答案,同时记录并分析错误。如果之前的准备工作扎实,通常能在2到2.5小时内完成每套试题,因此基础阶段的工作确实至关重要。接着,我会用一天的时间复习之前做过的错题,随后按照时间倒序开始攻克1995至2004年的真题,同样保持每天一套的速度,大约在20号结束。之后再用一天来回顾这段时间的错题。考试前两天,我安排了两套张宇的四套卷,如果条件允许,真心建议尝试一下他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听说今年的考题中有些相似之处。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每一篇真题阅读都要刷到,然后不会的单词记下来,做题思路可以在原文中画,纠正错误思路进行总结,一定要总结做错的原因。研究真题的时间很长,每两天一篇,一周只能做完一年的真题,加上中间一些时间的调整,我花了2个多月才完成。到了最后的时间,真题还是不能放。要反复的读和背,做练习题一定是在其后。作文不要盲目的背,也不要背模板。建议大家到后期根据各种资料整理出自己的模板,每种话题和类型都整理一个,最后填主题词就好了,很方便也很省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力学基础,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工科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基石。它主要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等内容,涉及到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规律以及能量守恒等多个核心概念。掌握力学基础,不仅需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需具备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对静力学部分,理解并熟练运用牛顿三定律至关重要。要能够分析复杂系统中的力平衡关系,特别是空间力系的问题,这需扎实的几何和代数基础。了解虚拟功原理和动能定理,这些工具在处理平衡和稳定性问题时非常实用。
动力学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和应用动量矩定理、角动量定理及动能定理。质点和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如碰撞、振动等,是常考题型。达朗贝尔原理和拉格朗日方程在高级动力学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难度较大,但一旦掌握,将极大地提升解题能力。
再者,流体力学的内容则包括连续性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伯努利方程等。理解和运用这些基本方程,能帮助解析流体流动现象,尤其在空气动力学中有广泛应用。流体静力学和理想流体动力学的知识是基础,粘性流体和湍流的理解则需更深的理论研究。
学习力学,除了理论知识,实验和实践同样重要。凭模拟实验或实际操作,直观地感受力学现象,加深理解。定期做题和复习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巩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我建议你积极参与学术讨论,阅读相关文献,这样不仅能拓宽视野,也能及时了解到力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力学并非孤立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工程等多领域紧密相连,跨学科的学习会你对力学有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