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山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熟记了肖四是非题和一本小黄书的大题部分。如果时间充裕,我觉得可以从两位教师的冲刺资料中挑选,因为尽管重大知识点相当清晰,但各教师的答案可能略有差异。比如,今年肖秀荣老师的某个题目就成为了政治论述题的实际内容,而同时准备两份资料能提供更多的答题选择。不过,大题分数差距并不显著,所以不必过于专注于通过大题提高分数,毕竟政治得分差距通常不会太大,论述题的差距更是微乎其微。
接下来,在自习室里,有些同伴已经开始背诵《风中劲草》,据说这本书内容编排极佳,知识框架十分鲜明。但这本书的编写风格可能不合我的胃口,加上那时候时间紧迫,所以我只是粗略浏览了三大本教材,个人也觉得它并未像传闻中那样神奇。第二阶段,我主要依赖的是肖秀荣的重点预测和八套模拟卷,同时也顺便做了去年的四套预测卷。这个过程感觉挺有效的,无非就是找出并填补自己的知识盲点。不知为何,我对肖秀荣系列有种特别的信任感,可能是因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吧。
考研数学方面:
推荐教材:36讲+1000题+660题(诚推,题目真的好)+张宇8套卷。建议有时间有精力的同学,这两本书都做(李正元全书和高数十八讲),但每一本都至少保证两遍以上,这样数学一定能拿一个很好的分数。没有很多时间的同学,可这一本做就好了,把一本研究透了,也是很好的。
考研英语方面:
众所周知,考研英语大纲要求的5500个词汇量是备考的关键,然而,大部分考生都在记忆单词的艰难任务中挣扎。我在初次考研时就败在了大约三分之二的生词上。但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只要能大致识别单词,解题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阅读理解占据了英语考试的主要分数,自初中起,我就对此颇有自信,阅读速度快且准确率尚可。
充分利用真题至关重要。我一共做了三次,每次的表现都有所提升,当然,有些题目到最后我已经熟悉到不用看完全文就能选出答案。让我最头疼的就是新题型部分。起初,我迅速完成了历年真题,感觉做起题来犹如神助。那时我以为新题型并不难。然而,一个半月后做第二遍,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错了那么多,我当时也是懵了,不明白为何第一遍正确,第二遍却失误连连。这个问题到现在仍是个谜。到了第三次,虽然比第二次稍好,但仍然不如第一次。如果非要说个理由,只能说可能是缺少了第一次的那种直觉吧。新题型分为两类,一类是七个句子挑选五个放入原文,另一类是排序题,后者确实颇具挑战性。考前一周,我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因为这种题型的成绩总是飘忽不定,这对于喜欢掌控一切的摩羯座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不过,应对新题型有个诀窍,那就是保持冷静。无论难度多高,都要耐心寻找线索,专心致志。要做到这点,前提是在之前的题目上提高速度,为新题型留出充足的时间。幸运的是,今年并未考查排序题,我也发挥了不错的水平,真是谢天谢地。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包括了固体物理、无机化学、晶体学、相变理论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对物理部分,你需理解并掌握固体的电子结构、能带理论以及磁性等基本概念;对化学部分,你需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各种元素的性质,了解各类化学键合方式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晶体学则需你能够识别常见的晶体结构,理解晶格参数和布拉格定律;相变理论则是研究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转变,这对理解材料的各种加工工艺至关重要。
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策略。对复杂的理论,尽量凭实例去理解和记忆,比如凭实际的材料性质去理解电子结构如何影响材料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质。多做练习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帮你巩固知识点,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推荐使用一些经典的教材如《材料科学基础》(周志宏著)和相关习题集进行深度学习。
实验也是材料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考试可能不会直接考察实验技能,但是理解和应用实验结果来解释理论现象是非常有益的。有机会,你尝试参加实验室的工作,亲自操作实验,这样会更深入地理解材料的性质和变化。
不要忽视课程论文的阅读。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帮助你了解到该领域的前沿动态,也可锻炼文献检索和信息提取能力,这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