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设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林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文明建设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设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每天早上一个半小时看政治。看一章大纲,做一章肖1000别把答案写上去,因为你还要做第二遍呢。第一遍看完已经到十月份了,然后继续第二遍,不要担心自己记不住,因为很少有人能记住。直到考试,大纲也就看了2遍,肖1000做了3遍,最后12月份的时候把错题看了一遍。风中劲草配套的题,第一年也买了,做了做感觉不怎么样,其实肖1000虽然简单,但毕竟都是基础的东西。只要基础的你都掌握了70分应该没问题。12月份最后几套卷就会出来,这个就不用说了,一定要做而且要背。前面的复习是为了客观题,不要担心主观题不会做,最后只要把20天20题,肖4,任4,蒋5……什么的挑2套背一下,应该没问题。
考研数学方面:
一直对数学感兴趣,数学成绩也一直挺好,本科学的金融,数学上数学分析啥的,整个大学过去,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所有数学都是满绩点。数学这块我用的参考书是李永乐的三套装:复习全书分阶训练、660题、真题。每天三个半小时复习时间按部就班的来,等到各种套卷出来可以选择的做。我当时除了这三套装,还做了张宇最后八套卷,最后四套卷,然后就差不多考试了。针对数学错题,我建议做题做倦了的时候拿出来看,类似题不会做时候拿出来看。我从六月份开始复习教材,做过复习全书,660题,30年的真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本身只能说还行,算不上好。四六级一次通过,但分数不高。好在我阅读也还可以。考研英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刚开始准备的时候,我就是简单的背单词,我喜欢绿皮乱序的那本,个人原因,觉得顺序的红宝书什么的背的太枯燥。背单词虽然说的容易,但坚持下来还是不容易的。那时快到六月。刚开始准备的时候很放松,早上一小时,晚上一小时,背完就好,买了本黄皮书,张剑的那一本,分上下册,下册要到后来才出版。我先做基础版,开始觉得比较难,各种读不懂,但是没关系,硬着头皮做下去,同时坚持背单词,渐渐的就会觉得在进步。考研英语的阅读是四篇,所以黄皮书每一单元也是四篇,建议尽量完整做。我做完之后,会把不认识的单词一个个查出来,然后抄在一个大笔记本上。其实到后来都没有看的时间,但是在这过程中,很多常见单词不知不觉就记住了。黄皮书的十年真题可以买后,我就开始做真题。已经有了单词和阅读的基础,自测情况都还行。那时候已经是暑假,事情不多,所以每次做真题,我都尽量按照考试的模式来,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找感觉嘛。真题做完后,我还是照旧,查单词,不过这次不认识的单词就不多了,总共整理了二十几页的样子,后期抱着背的,觉得收获很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涵盖了生态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领域。对这门科目,需具备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入的专业知识。我的第一步是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理解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如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等,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我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例如,我会研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以及各地实践这一理论的成功案例,如浙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样既能深化理论理解,又能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再者,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指标,如碳排放、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我建议凭图表和数据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这不仅帮助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也是考试中可能涉及的重要内容。
这门科目还需关注全球视角,了解国际上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比如欧盟的环保法规、北欧国家的循环经济模式等。对比国内外的不同做法,启发对中国特色生态文明道路的深入思考。
在复习策略上,我推荐定期做笔记,整理出重要概念和理论框架,这对后期的记忆和复习非常有帮助。模拟试题的练习也不可忽视,它能帮助适应考试的题型和节奏,提高答题效率。
我强调的是持续的学习和思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领域,需保持对新政策、新技术的关注,这样在考试中展现出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