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驱动与振动利用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航航空学院精密驱动与振动利用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驱动与振动利用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经验之谈:(1)政治不用开始的太早,最早八月即可。(2)学政治一定要有效率,每天的按部就班不是目的,能把琐碎的知识点记住才是重点,不要把细小知识点的记忆工作留在最后,可以选择一些技巧记忆,比如顺口溜法,框架等等(3)不要轻视后期的背诵,后期的背诵量和背诵难度还是相当大的(至少对于我这个理科生来说是这样),出了肖八小黄书一定要马上背大题(因为肖八每年12月中旬才出,时间很紧)。(4)选择合适的参考书很重要。如果中后期发现书目不合适,一定要学会自我反思并及时调整书目,这点很重要.因为时间是一趟一去不复返的列车,效率远远比努力更重要。别等到考前十天再后悔!
考研数学方面:
我用的是2015版的李正元复习全书,粉色封皮。这本书还是比较经典的,非常锻炼计算能力,我也是看了各种经验贴才选择这本书的,新版的复习全书我没用过,张宇的书我都买了,但是我觉得不太适合我,有些题目比较偏比较怪,数学基础不太好的不建议。第一年复习数学走过许多弯路,还好第二年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我觉得第一年我最大的失误就是眼高手低,看书看得很快,表面上复习进度很快,实际上基础没打好,到后来计算能力特别差,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对,所以复习数学一定不要贪快。所以第二年的时候,我自己准备笔记本(正儿八经的笔记本!不是让你找一堆打草纸,用完就扔),一个题一个题的做,就是从现在开始就要训练自己按步骤做题的能力,开始的时候可能觉得没啥用,到后期你做真题或者模拟题训练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来,不会写的乱七八糟,非常有条理,除了复习全书我还做了660,660是检验你基础打的牢不牢固,计算能力强不强的指标,上边虽然看起来是选择填空,但是计算量很大,技巧题不多,题目也比较经典,推荐暑假做。最后要说的是模拟题,建议多做!!我用过张宇四套卷,八套卷,李正元经典400题,合工大五套卷,强烈推荐合工大这套题,难度适中,模拟题一般比真题难,特别是张宇的题,其实,真的不要看得太重,模拟题就是查漏补缺以及训练你做题速度,控制做题时间的,多做模拟题,你真正考试的时候不至于安排不好时间,最后最不完,训练做到了,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还有一点需要补充就是,数学也需要背的,早上脑子很清醒,大家都用来背英语了,根据我第二年的复习状态,我每天上午都给数学,去自习室先把笔记看一看,记一记,在开始做题,一般看完一门另一门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每天重复你的笔记非常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专注于完成英语真题中的填空和阅读部分。我首先通读全部文章以了解自己的错误程度。接着,我会挑出生词并查阅其含义,随后逐句进行翻译。不必担忧翻译得不够流畅,重要的是尝试转化为完整的文章。翻译完毕后,我会对比官方解析,纠正错误,并在旁边列出原文以供参考。对于做错的题目,务必回归原文查找原因。重新审视你的翻译和错误会带来新的领悟。每次修订后,满眼的红色批注虽显刺眼,但确实效果显著。这项工作从八月底开始,我尽力每天翻译一篇。至于阅读理解,新航道的那本书难度颇高,尽管每单元包含四篇文章,我仍设法每天完成两篇。我会记录所遇到的生词。即使未能全部完成,多练习总比无所事事有益。关键是要认真对待,若不对错题追溯原文,那么做题就失去了意义。对于写作,我没什么妙招,英语作文相对简单,但对于我这样的初级水平来说仍是挑战。我尝试自己动手写,然后在另一页抄录范文。作为一名初级学习者,就算不会写,至少也要努力背诵高质量的范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对航空航天这样的工科领域尤其重要。在我看来,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关键。例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弹性模量等基础概念,要深入理解它们的物理含义,不仅仅是公式。
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材料力学的基本定律和定理,如胡克定律、剪切与扭转原理、梁的弯曲理论等,这些都是解题的基础。对各种受力状态的分析,如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等,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升判断和应用能力。
再者,熟悉并掌握各类材料的力学性能,比如钢材、铝材、复合材料等,他们的应力-应变曲线、屈服准则、断裂特性等,这些在设计和分析实际问题时会非常有用。了解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如温度、速度、加载速率等,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主动学习”至关重要。不要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是要积极思考,尝试将学到的内容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做题是提高的好方法,但不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是凭每一道题目去深化理解,找出自有的盲点。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很重要,建立自有的知识框架,使知识体系化。
我建议大家多参与讨论,无论是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还是向老师教,都能帮助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材料力学。实验也是学习材料力学的重要途径,凭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直观感受和理解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