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师大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南京师范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制胜之道在于适度,通常选择题与主观题的答案差异不大。它固然重要,但不宜过分投入,以免挤占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无需过早启动复习,早起的鸟儿未必有虫吃,九月至十月开始备考也来得及。政治考试的基本要求是不影响总成绩,若想提升分数,则需妥善安排学习进度。2015年的考研政治颇为棘手,高分不易,部分试题出其不意,讲义中无从寻觅线索,全凭个人洞察力解答,这是否揭示了未来趋势尚不得而知,但它确实表明仅依赖死记硬背并不足够,理解才是关键,实际上需要硬记的部分并不算多。我个人使用了肖秀荣的三部曲:教材、1000题集和历年真题。首先,我会仔细阅读教材,并完成每一章后面的习题。我会在完整学完一个部分的所有章节后再做1000题对应部分的题目,以此检测记忆效果(做题时严格闭卷)。然后标记出已掌握的题目,跳过,留下不确定或错误的题目以备后续复习。第二次阅读时,我会侧重于重点内容,并回顾之前的错题,再次剔除一部分已巩固的知识点。第三次,我专注于需要背诵和重点记忆的部分,持续温习错题,同时尝试解答分析题,将必备的知识烂熟于心。考前,我购买了肖秀荣的时事小册子和八套模拟卷,我认为单选题和分析题的得分情况大致相同,而拉开差距的往往是多选题,也是最难拿捏的部分。这需要对细节知识的精确掌握以及深入理解。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我从没做过模拟和压题,因为感觉思路可能不太准,而且我真题都差点做不过来。大概五月多开始做英语一的97开始,之前都是背单词搞语法什么的。我刚开始每天一篇,做的黄皮书,做的时候一定把不认识的单词,不熟的,哪怕是记不清的都画出来,做完了要对着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翻译不对的单词一定抄到笔记本上,不会的词组也要记,词组也很重要,毕竟有时候一到词组里意思会发生很大变化,然后搞清楚选项中每个单词,基本这么下来,你就得花费两个多将近三个小时了。我一直做到英语一的12年。那时候就已经九月开学了。英语二是从07-09是mpacc10开始才是真正的英语二。我开始的做法和之前一样,但是做完之后我会看老师的真题讲解视频,因为会讲一些解题思路,之前没看是因为英语一二设置题目思路不大相同,还会说说这个干扰选项的设计。然后做到13年开始。我是做完了,把文章全抄在笔记本上,然后一点点对着翻译,完了再对着译文翻译,在这个过程里,你会发现你有好多你没意识到的问题,这样到14结束,就有八篇。一般这八篇过后你会觉得有些提升,然后我转过头又从07年开始做,因为想把15.16留到稍微后面一些检验,之前都是一天只能做一篇,这时候一次我做的两篇,因为做过一次问题不会那么大了。同样你这时候还是有不会的单词,接着画,做完在你原来的笔记上标出来重点单词。看看为什么还有错题,为什么错了,如果是翻译问题,就把有问题那段翻译了,如果是被干扰项弄乱了,看看这个干扰项是从哪个方面设置的,为什么没发现真正答案。。这样再做到14年。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是十一月初了。。然后做15.16的,也是做一遍写一遍翻译,主要是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个单词。然后看视频。这时候我是第一天下午一篇阅读,第二天弄翻译作文,两个来回倒。弄完就快十一月底了。英语二新题型比较简单也不多,我就看了唐迟的讲解,全给做了一遍就没弄了,英语二新题型很简单,是要拿满分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生物化学,这是一门结合生物学和化学的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现象中的化学过程。我在复习时,首先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比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酶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等。这些知识点不仅要求,更要能理解和应用。我建议使用课本和讲义作为基础,结合课后习题加深理解。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凭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提升理解和分析能力。
微生物学则更偏重于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微小的生命体。微生物的分类、生理、生态以及它们在食品和制药中的作用都是考试的重点。我推荐使用经典的教材如“医学微生物学”进行系统学习,并凭绘制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框架。实验操作也是微生物学的重要部分,熟悉基本的实验室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技术非常必要。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应用”的模式非常有效。对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先尝试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再凭反复阅读和笔记加强记忆,凭做题或模拟实验进行实际应用。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很关键,这有助于巩固知识并发现盲点。
对这两门科目,我强烈推荐小组学习或者找个学习伙伴。凭讨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激发思考,也能相互监督,提高学习效率。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饮食,适当的运动,都能帮助在繁重的学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