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同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同济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到十二月,我的复习重点是阅读书籍,并回顾之前在石磊老师和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中所犯的错误。十二月份,我开始尝试各种版本的模拟试题,像许多人那样购买了肖秀荣老师的八套卷和四套卷,特别是四套卷。对于八套卷,我专注于解答选择题;而四套卷,我深入理解和掌握了所有内容。直到考试前夕,我已经做了大量的选择题,尽管在考场上的表现仍有部分依赖猜测。虽然成绩并不突出,但我感到满足,毕竟这是在北京,阅卷标准非常严格,但庆幸的是,我达到了要求。我个人推荐认真研读风中劲草,用心去理解,其实效果可能比死记硬背更好。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的价值,想必无需我赘述,它在考试中具有显著的区分度,常言道:“精通数学,掌控全局。”我的考研复习始于大三下学期(如果你的目标更高,尽早开始会更有利)。首要之义是巩固数学基础,我依照考试大纲逐页研读教材,并细致解答课后习题,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两个月。接着,我投身于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我认为这本书是数学复习的必需品,因为它兼顾基础巩固与解题技巧提升。面对这本书,需要投入思考,遇到困惑先自我钻研,若无法解决再参考答案,关键在于理解解题策略,只有思路清晰,面对同类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我在七月完成了全书的第一轮学习,随后又开始了第二轮。直至考研,我大约重复了三次。重点提醒,数学重在实践而非空看,无论题目看似简单与否,都要动手尝试,许多人就因轻视实战而吃亏,以为看懂了就能做对,实则不然。希望你们脚踏实地,多加练习。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单词书,我觉得选择并不重要,不论是红宝书、新东方还是老蒋的,关键是你是否真正投入去背诵,效果都是相似的。尽管我开始准备英语考试的时间较晚,但我对单词的记忆下了很大的功夫。我至少背了四遍单词书。第一次是在五月份,然后十月又来一次,直到考试前夕都在持续。五月那次背完后,我没再复习,结果全部忘记了,做阅读时遇到很多生词,于是我决定要认真对待单词记忆。我的学习策略是这样的:老蒋的单词书分为三十个部分,我每天攻克两个部分,第二天会回顾前一天的内容,第三天则回顾前两天的,以此类推,每十个部分形成一个循环。完成11到20部分后,我会重新复习1到10部分,重复记忆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单元都有我已知、陌生或易混淆的单词,我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难点,后期重点复习这些。此外,我把不熟悉的单词抄在一个笔记本上,仅保留英文,不写中文。虽然原书中的单词是无序排列的,但反复查看后,你会对顺序产生记忆。有时,单词在书上的位置能帮助我回忆起含义,但如果脱离了原来的顺序,我可能就认不出来了。所以我在抄写时有意打乱了顺序。最后两次复习,我没有再看书,而是凭借笔记本逐个回想单词的意思,忘记的再查阅书籍,利用书后的单词索引,查找并不困难。
考研专业课方面:
“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扎实。例如,要明白什么是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什么是调制和解调,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这些基础知识就像是大厦的地基,越稳固,你后续的学习就会越顺利。
掌握基本的数学工具至关重要。这包括复数运算、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通信原理中很多问题都需用到这些数学工具进行分析和解决,所以不能忽视。我推荐大家在复习初期就将这部分内容温习一遍,做到熟练应用。
再者,动手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你凭做课后习题,或者参与一些小项目来提升自有的实践能力。例如,尝试理解和实现简单的调制解调模型,或者分析实际通信信号的频谱特性,都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理解和掌握通信系统的整体流程也很关键。从信息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传输到接收端的解调、译码,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构建一个清晰的通信系统模型,能帮助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学科。
我强烈建议大家找到一些优秀的教材和参考资料,比如《通信原理》(周炯槃、庞沁华版)就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网络上的教学视频、论坛讨论也能提供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