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高分子科学系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复旦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本人高中为文科生,政治底子还算不错,结果考成这样,不好不坏吧,因为确实没花太大精力。看了一遍风中劲草只看了政治经济学部分,买来的xiaoxiurong考点预测背诵版一页也没翻过。主要精力还是花在了各大名师的押题讲义上,练习部分主要做了近五年的真题以及肖四。今年很多名师都押中了数道主观大题,而不少研友认为肖今年并没有押中多少,我觉得虽然肖四上并没有出现很多今年试题的原题,但肖四上的很多主观题答案都可以往今年的试题上套。另外,肖的最后预测讲义上出现了四道今年主观题的原题,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凭着自己超强的临时记忆力把答案都记下来了,第二天一看试题发现有四道原题,都有点懵了,迫不及待地将答案往试卷上写。结果主观分数太低了,真是难以理解,可能是我前面写的太多,后面写的略少了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基础是很重要的,但适当的有难度的练习也是必要的。我的教训就是低估了考研数学的难度,再加上基础不是足够扎实,初试时差点哭晕在考场……等把基础的部分掌握之后,一定要不断练习,题海战术虽不太靠谱,但是数学确实要不断的练习才能做到熟练,做题时才能有思路,我就是当时畏惧了模拟题的高难度,觉得肯定不会考太难的,结果在考场上就傻眼了,以至于最后数学成绩刚刚爬上三位数,和别人拉开了差距。所以,扎实的基础+足够的练习,才能在最后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复习大概是这样:因为我是从6月底7月初才开始复习的,之前把绿皮书上的单词边背了一遍边抄在小本子上了。当然这之前的那遍基本没记住啥。从正式开始,每天早上大概花1个小时背单词,平均3-4个list,这3-4个list是包括前一天背过的两个list,再加上当天往后滚的2个list。前期可以少点,后面加码,而且有的单元单词多且难,稍微慢点,单词少的简单的List可以快点,晚上回去睡前再背下早上背过的list,时间随意,“任务”完成就行。后期就没怎么背单词了,或者说背的很快了,早上最多只给了半个小时背,因为加上了作文,需要作调整。关于背单词,我的体会是,快速反复,很多人会因为一个很难记的单词而停留过长,其实也没记住,这不是你记忆力好不好的问题,对于一个难词,适当多花点时间熟悉可以,但不要太长,每个单词的词性词义一定要记全,考研很多时候不是考常用意思,考到僻意了很正常。人的记忆都是曲线下降的,必须要反复加深印象,所以其实你可以看到我每天往后滚的单词并不多,但是却花了一半的时间在回顾昨天背的“新的”,晚上睡前再巩固一遍我觉得效果也不错,当然英语大牛们觉得不需要的请忽略。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如何形成,其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这包括了聚合反应机理、链转移、终止方式等基础知识,以及各种聚合方法如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的实际应用。理解这些内容的关键在于深入掌握每种聚合反应的特点,以及它们对最终高分子结构的影响。建议大家多做实验模拟,凭实践加深理论理解。
高分子物理则关注的是高分子的形态、力学性质、热性能等。这需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特别是统计力学和热力学的知识。例如,理解高分子溶液的行为,就需运用到Flory-Huggins理论。这部分的学习,我认为关键在于建立模型,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描述复杂的物理现象。
在学习过程中,我习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比如,当学习到高分子的结晶性时,我会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为何有透明和不透明之分,这其实就涉及到高分子的结晶度和取向性。这种实际联系能帮助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大量的习题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教材后的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是检验理解程度,巩固知识的好工具。定期复习也非常重要,因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定期回顾能防止遗忘,并有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我强调一点,那就是团队学习的力量。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讨论,碰撞出新的理解和思路,也能在遇到困难时互相支持,共同进步。